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56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姜夔在诗学审美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他的诗风有江西派的清劲明朗和晚唐绵貌蕴藉的风神。他的诗学审美建树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倡“与古人异”,主张有所创新,建立自己的风格;强调“天籁自鸣”,崇尚自然含蓄;讲究“诗法”,主张诗要“引咏情性”;提出诗有“四种高妙”,以“自然高妙”为至境。  相似文献   
62.
姚玲燕 《今日山西》2004,(1):39-39,41
Guan Yu (160——219),with the courtesy name Yun Chang, a native of Xiexian, Hedong (today‘s Yuncheng,Shanxi), was a general of the Kingdom of Shu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time. The legend of his famous oath of brotherhood sworn in a peach garden with Li Bei and Zhang Fei has fascinat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Guan Yu, a loyal and great man,has been worshiped as an omnipresent demigod who can subdue devils, protect the state, ward off epidemics, stave off disasters,help people make a fortune.  相似文献   
63.
黄伟 《求索》2004,(10)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旨在建构“普世诗学”。为此 ,厄尔·迈纳探讨了建构“普世诗学”的通约和原则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普世诗学”的建构既是西方比较文学发展的结果 ,也是西方全球化进程中“普世主义”、“世界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全球化的进程 ,文化冲突的加剧和诗学民族主义情结的滋长 ,“普世诗学”的建构虽然面临语言、诠释等困难 ,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普世诗学”终将建立。虽然厄尔·迈纳最终未能建构一个清晰的“普世诗学”体系 ,但是 ,比较诗学研究的普世性目标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64.
自19世纪末期开始,以至包括整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种诗化哲学的潮流.尼采以非理性主义为引导,把哲学第一次牵入诗的领域;海德格尔则用诗来澄明存在,在存在-思想-语言的逻辑延续中寻求到了诗的位置;德里达更是通过对隐喻的阐释,使哲学和诗学圆融贯通.诗化哲学进程是在对传统哲学的否定中而展开的,它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引起了哲学及其表征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5.
田中元 《前沿》2012,(12):9-10
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的读音和意义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都把它读为chòu,但我认为这个声音不是杜诗的声音,是对作品原意的误读。应读xiù,作气味解。原因有以三:第一,从汉语的语音变化情况来看,读xiù更符合语言应用的现实状况。第二,从诗的意境来看,读xiù,当"气味"讲,更富有诗意,更有境界,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凸显审美空间,诱发人们的审美情趣。第三,如果读作chòu,解释为难闻的气味或腐烂变质之义,这首先不符合生活常理。  相似文献   
66.
中国作家钟兆云《残墨惊艳乐云间-沈冰山传》一书,很好地把握了盲人传记中生福的真实,并成功地将人道情怀与人文理想化作文字,从而让这部传记作品从头至尾可回味、可咀嚼。  相似文献   
67.
朱恒 《求索》2013,(1):150-152
自文学自觉时代起,中国诗学论争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虽时代、论争者阶层、知识背景等均不相同,但论争似乎基本总在对立的两派之间发生,两派各自有着超越时空的基本相同的立场、追求、文学品位等。符号学视野中的汉字对这一现象起着关键作用。汉字既可作指向所指的能指,又可作自我衍生的能指,而二者不同的偏向可将中国诗学论争概括为"能指派"和"所指派",两派论争的焦点也集中体现在诗歌语言的"难懂"与"易懂"上,其背后深层动因正是汉字的"言"方式编码和"文"方式编码的差异。  相似文献   
68.
在彭真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彭真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许多老同志期盼已久的。这部共4卷、56章、130余万字的传记,真实、具体、生动地展现了彭真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它  相似文献   
69.
王永收 《求索》2014,(6):146-150
“中观”研究是波怨维尔等人在反思和批剖电影宏大理论研究时所提出的慨念,而他本人所一直践行的电影诗学研究,就是这种中观思路的具体体现。形式本体和认知建构是电影诗学的两大特包,它们具体体现了波怨维尔中观研究的理论企图,但也存在着一定简约化的风险。研究者应以兼容的态度来对待备种电影理论,丰富和繁荣电影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0.
西方的哲学与诗学是体系完整且成熟的,哲学与诗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衍生、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关系。中国没有西方文化范畴中的"诗学",而是文、史、哲三者的巧妙融合。西方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中国则是儒释道的融合。中国的哲学、诗学、宗教、思想文化和理念与西方人的整体思想文化理念存在的分歧不仅不会彻底消除,而且会越来越明显,这表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的一极。我们只要在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之时,构建起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厦,就能开创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