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794篇
中国共产党   998篇
中国政治   1664篇
政治理论   778篇
综合类   10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外举不避仇     
刘继兴 《党建文汇》2013,(11):52-52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男人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了。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两位牛人,能公私分明,以天下苍生为念,未因夺妻之恨而失去理智,大力举荐情敌去做高官,使其人尽其才。如此胸怀,着实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03.
公共伦理视角下的中国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公共管理的主体、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塑造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人格,不仅是政府改革的价值诉求,而且是提高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背景,从公共伦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内涵,梳理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行政人格的主要特征及我国公务员行政人格的现状与成因,进而提出和阐述了公务员行政人格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对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的理性之思、价值之思以及对政治哲学思想之再思不断创新政治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对社会政治的现实范导,就是一种哲学与政治的联系样态,也就是哲学在闪耀着时代精神之光。归根结底,政治哲学对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是为了人的自由。政治哲学的创新是新话语、新概念与新思维样态的一体化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5.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106.
与自由主义“无拘的自我”和社群主义“镶嵌的自我”相比较,吉登斯的自我观可概括为“行动的自我”.一方面,它以自我分层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决策抵制日常生活的异化,使自身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从而选择一种伦理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自我通过反思来概括自身,通过关系来界定自身,从而为情感民主和对话民主开辟可能性.这种跳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争论的自我框架,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生活转向提供了建设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7.
《学理论》2016,(8)
春秋时代,君臣伦理受到严重冲击,最极端的情形是弑君。在《左传》所载多起案例中,弑君者都面临一个选择困境:当君不君时,臣何以为臣?孔子主张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关系,面对君臣伦理失范的现实,他要求臣要臣,君要君,君臣各守自己的本分,以维持合作关系。孟子认为君的权力来源于天,却要通过民,据此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当君不君时,则君自动失去为君的资格,臣杀之则不为"弑君",只是杀一个独夫民贼而已。这样,春秋时代的君臣伦理困境,就被孟子从理论上给予彻底解决。当然,孟子的理论并不是为了替春秋时代的"乱臣贼子"们辩护,而是为了支持他的仁政主张,这是应当着重指出的。  相似文献   
108.
技术不是无价值的和道德中立的,尤其在现代技术的设计与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伦理问题,继而促使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发生观念的变迁甚至彻底颠覆。"伦理在先"与"伦理在后"两种研究范式在推动技术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与繁荣和传统伦理的沉沦与衰落,这两种研究范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而使技术伦理学也困境重重。由于技术与伦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逻辑先后"与"时间早晚"的外在显现,而是在根本上涉及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能否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定,技术与伦理的"离合"必然在根本上决定技术伦理学的"兴衰"。技术与伦理的关系经历了传统技术的"本然合一"与现代技术的"实然分离"之后必将再次走向当代技术的"应然融合",唯有如此,技术伦理学方能走出其目前困境从而获得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9.
习近平党建思想内涵丰富,逻辑脉络清晰,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自觉的公仆意识。这些思想呈现出独具魅力的伦理特质,展示了厚重的民族情怀与宽广的世界视野的跨界交汇,体现了形象的话语表达与深邃的理性思维的情理合一,凸显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沧桑的历史意识的时空切换。并从伦理视角勾勒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着力于执政伦理理念凝练与制度伦理承载的同构同化,侧重于政治生态净化与社会风气重构的互促互动,落位于党性价值导引与人民福祉诉求的共融共汇。  相似文献   
110.
先占是一种重要的私人财产权获取方式和原则.其合理性在于先占人的资格比较容易识别,且一般蕴含着尊重劳动及征得他人同意、先占人与其他人之间存在着明示或默示契约之意.通过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先占原则的历史变迁,阐明了不同变量对先占原则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先占原则的有效性取决于资源的状况、先占者与他方的力量对比、是否需要合作、信息费用、权利的维护成本等诸多因素.权利冲突现象的广泛存在,更进一步解释了现代社会先占原则式微的原因.但市场定价制度的非精确性,却使先占原则以“排队伦理”的形式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