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7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14篇
中国政治   372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1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有结集说和"五事说"两种观点,前者与律有关,后者与教义有关。律当是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而教义则是导致其枝末分裂的原因。初次分裂后形成的是大众律系部和上座律系部,而非后来以教义而划分的大众部和上座部。  相似文献   
162.
巍子 《人民公安》2015,(6):58-62
孙传芳是北洋直系最后一个大军阀,1927年在南京东北部龙潭败于北伐军后,一蹶不振。其后皈依佛门,成为佛教信徒,法号智圆。与做军阀时的外表不同,做信徒后的孙传芳,枯瘦平淡,好似内心十分平静。如果没有其后的惊天一击,孙传芳的一生走的就是从军阀到信徒的轨迹,是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救赎故事。  相似文献   
163.
通过梳理民国佛教小说的创作及理论研究,将民国以来佛教小说的发展分为民国初年至二十年代末的过渡期、从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末的发展期和四十年代的开拓期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对佛教小说为数不多的理论进行了历时研究,并从现代文学及佛教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了佛教小说创作与理论没能同步发展的悖谬之处,旨在为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4.
《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卷,No.26)的印度原本是由一位来自喀什米尔的僧人僧迦罗刹(Samgharaksa)吟诵,由另一位喀什米尔僧人瞿昙僧迦提婆(Gautama Samghadeva)于397—398年译为汉语的。对这部经中的音译词进行分析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僧迦罗刹于四世纪末吟诵的印度原本即使仍包含很多犍陀罗语以及其他口语元素,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梵语化了。  相似文献   
165.
"人间佛教"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作为"人间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佛教,要适应现代化都市发展的影响,不断开创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弘法方式。云南昆明宝华寺围绕都市寺院固有的特点及其所处社会和时代的特点、人文环境而展开都市寺院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研究都市佛教的宗教实践及其弘法修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67.
佛教本身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以追求生死解脱为核心,却有着浓厚的入世精神和人文关怀.但是今天佛教面临着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我们不得不承认佛教的命运决定于对社会的关怀,佛教的价值决定于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发挥佛教的作用,也决定着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8.
周晓冬 《世纪行》2008,(7):28-28
“和蔼、博学、睿智”。这是笔者日前在天台寺与释悟乐方丈交谈后留下的深刻印象。悟乐方丈还有许多社会兼职:湖北省佛协副秘书长、黄冈市佛协副会长、红安县佛协会长。他还是黄冈市政协委员、红安县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169.
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宗教性本质决定了它首先表现为其信众内心固有的精神信仰,进而内化为一种意志信念。佛教的慈悲不是简单的世间的悲悯慈爱,慈为"无缘大慈",无缘即无条件、无分别,也就是对人不分亲疏,甚至没有人与动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悲为"同体大悲",同体即人我一体、平等无碍。佛教同体慈悲的生态伦理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0.
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 ,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佛教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它在缅甸的发展壮大与统治阶级的扶值、崇信密不可分。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缅甸佛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