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和奋斗这一主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正是因为做到了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才有了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32.
《学习导报》2013,(12):13
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而且要看在多大程度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33.
白茫茫 《中国人大》2013,(15):54-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4.
《学习导报》2013,(9):22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归根到底"四个字很有意蕴,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这一主体。中国梦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个人只有将梦想寄托于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之中,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新中国60多年来的追梦史,其实就是一部中  相似文献   
35.
蒋文玲 《理论前沿》2007,504(15):32-33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过程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价值取向,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是全体人民群众;表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6.
为民至上     
全面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经济社会发展同改善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  相似文献   
37.
党的宗旨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党80多年来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38.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就是中国发展的最高价值定向。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促进增长,投资4万亿元力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当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必要再度重温这一最  相似文献   
39.
正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伊始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一改革立场的明确宣示,又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规律的深刻总结,因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第一,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  相似文献   
40.
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也是对破除官僚主义的鞭策提及某些部门或干部,老百姓经常感慨"官僚得很"。的确,"官僚主义"作为机关病、政治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群众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