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7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52篇
中国政治   125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8世纪末,俄国政府派拉克斯曼率舰首次访日,但未能与德川幕府建立联系.19世纪初,列扎诺夫携带俄皇的亲笔国书,再赴日本,希望与日建立商贸外交关系.列氏使团赴日的背景比较复杂,包括俄美公司要求发展贸易、俄皇大力支持、俄人送还漂民等.其访日过程也很曲折,俄人抵达长崎后,并未马上得到江户回复.经过漫长等待,幕府以坚持锁国祖制...  相似文献   
42.
弗洛连斯基、布尔加科夫和洛谢夫是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名谓哲学(称名哲学)为俄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看来,名谓是人类思想的"意义"和事物存在之内在"意义"的特殊交汇与融合。世界中的一切,包括自然在内,都具有意义,因此,名谓并非实体性客体,而是积极地表现着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思考着的个体。他们的名谓哲学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认识与存在相统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证明,语言是现实存在的理性的反映,而词语则是这一被反映的存在的本质。了解俄国语言哲学史上语言本体论流派及其思想精髓——名谓哲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俄国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43.
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佩罗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在风俗画创作方面成就卓著.通过对佩罗夫风俗画作品《送葬》《城门口的最后一家小酒馆》《家庭女教师来到商人之家》和《投河的女人》的阐释分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可以看出,佩罗夫的画作不仅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女性权利缺失、地位低下等问题,而且在某...  相似文献   
4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改革开启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地方自治运动的蓬勃开展和社会力量的觉醒,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显著提高,社会组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组织网络逐渐扩大,类型日益丰富,活动范围大幅拓宽;社会组织的法律基础得以确立.俄国社会组织在慈善和社会救济、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45.
吴贺  陈晓律 《探索与争鸣》2022,(9):122-135+179
经济因素已经成为现代地缘政治冲突中的核心问题。认识俄乌冲突的根源,需要从俄罗斯当今所面临的经济困境入手,借助经济地理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挖掘俄罗斯经济问题的起源。在认知俄罗斯经济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俄罗斯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下存在着源自地理的固有劣势。随着世界地缘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劣势遭到放大,导致俄罗斯在现代金融、贸易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乃至于被固定在“世界体系”外围位置上。俄罗斯在历史上形成了依靠地缘政治主导地缘经济从而改善经济地理条件的路径依赖。当代俄罗斯也曾试图改善经济结构,以独联体为核心打造欧亚联盟来扭转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但欧美对乌克兰事务的深度介入使得俄罗斯的地缘经济布局被一再打破。从这个角度看,俄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果俄罗斯能够转变以地缘政治主导地缘经济的旧有思路,则以和平方式破解困局的契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6.
俄国皇家瓷厂创立与中国关系密切,俄政府利用使团、来华商队和传教团随团学生,将获取情报人员植入其中,目的之一是打探中国瓷器配方,回国助力肇建俄国皇家瓷厂。彼得大帝向往的中国瓷器,在伊丽莎白时期实现了本土化,俄国在彼得一世时期就拥有庞大的对华情报网络系统,其中瓷器情报人员在华潜伏时间达15年之久。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在中国获取工业情报,甚至深入宫廷内部。俄国自制瓷器开始时完全仿造中国瓷的外形、绘画,但对“中国风”的内涵不甚了解,只是貌似中国风,又在其中融入本国的奢华之风。经过多年发展,制造出符合俄文化审美的“中俄合璧”瓷器。无论如何,中国瓷器在俄罗斯的传播是中俄物质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上“中国风”相伴罗曼诺夫王朝至终,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也通过瓷器得以在俄国乃至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47.
《俄罗斯研究》2021,(2):111-133
从尼布楚条约前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外交、经贸等各方面与俄国的联系,积累了大量关于俄国的知识。18世纪前期,清朝关于俄国的知识开始形成。到18世纪中期,乾隆朝一系列官方典籍的编纂表明,清朝基本形成了基于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此后的100年,清朝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一直在完善,其集大成者便是代表清朝"俄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朔方备乘》。但是,从乾隆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官方主导的关于俄国知识的核心,逐渐固化成为对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认知。清朝官员和士人一方面不断积累和整理关于恰克图的知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关于俄国本身的更丰富的知识。最终,面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俄关系新形势,乾嘉道咸时期精细化的"俄国学"落伍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48.
《俄罗斯研究》2021,(1):25-4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20世纪的世界革命运动。共产国际承担了世界革命的组织和指导功能。从共产国际二大开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将世界革命的战略重心转向东方国家,重点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及外蒙古)、朝鲜、日本、印度支那组建共产党,开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制定及东方革命的展开,促进了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确立了苏联对这些国家共产党和革命运动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9.
50.
高升 《俄罗斯研究》2006,3(4):72-77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设想是与马克思思考当时俄国的实际历史相联系的,是为了使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配合而提出的一种设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革命理论.历史证明这一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实现,而只是在俄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企图人为地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带来的却是历史的倒退和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