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包韶睿 《学理论》2013,(23):80-81
偏见与歧视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比较少,而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取得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一个叫做"拼图教室"的活动正是西方学者借以减少班级学生之间的偏见的方式。偏见与歧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它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是社会的顽疾。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偏见是社会心理学家乃至整个社会一直思考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其措施有:加强交往,加深联系;认可彼此平等。  相似文献   
142.
中国人说到技能时都说是雕虫小技.由此造成了对职业教育的一种偏见。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家长、社会不甘心选择职业教育,只会一味地去教育孩子读大学,去读综合大学。  相似文献   
143.
《中国人大》2013,(3):35-35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修脚业首位女工陆琴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把刀”传承人之一,堪称扬州修脚业的第一位女工。她认为厨师、美容美发师等都已经有“高级技师”了,而修脚业从业人员最高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却一直定格在“技师”的阶段。“各行各业都应该是平等的,少了这一级,让我们修脚师总感觉低人一等。”  相似文献   
144.
城乡偏见在公益广告中广泛存在,表现为题材的偏见和叙述角度的选择。城乡偏见违背了公益广告谋求公众利益、呼吁社会公平的基本立场,从取得的社会反响来看,农村背景在广告中的缺失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对文明行为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5.
偏见     
朋友家的狗,只要一随地小便,就会被带到厕所里教育一番,训它下次不要再犯……结果,后面的状况是:那狗狗每次在客厅撒尿后,总是自觉地跑到厕所去呆一会儿再出来!这就是偏见偏见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冰箱里有5个鸡蛋,第1个对第2个说:你看,第5个鸡蛋  相似文献   
146.
周辉玲  韩竹林 《学理论》2014,(9):124-125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7.
世界卫生组织将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精神卫生,提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的口号。市人大常委会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在新世纪的开局之年,制定了《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对依法搞好本市的精神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43岁的娟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阳光戒毒康复中心“阳光家园”的一名戒毒志愿者,当戒毒志愿者是她最大的骄傲,可她从不敢在别人面前“炫耀”。  相似文献   
14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对矛盾性别偏见与工作场所性骚扰态度及行为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敌意性别偏见与骚扰辩护态度显著正相关;与骚扰者责备显著负相关,与受害者责备显著正相关;与自我隐忍策略显著正相关.(2)善意性别偏见与反骚扰态度显著正相关;与寻求公司外法律援助显著正相关.(3)反性骚扰态度与组织内策略显著正相关;性骚扰辩护态度与自我隐忍策略显著正相关.(4)骚扰者责备态度与组织内策略显著正相关,与自我隐忍策略显著负相关,与寻求公司外法律援助显著正相关.(5)在受害者是违反传统性别角色的情境下,敌意性别偏见与骚扰者责备的负相关、与受害者责备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0.
学界提出的各种法律解释理论不仅仅在规范层面上无法自圆其说,同时也无法对法院的解释实践作出准确的描述。尽管针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验研究表明法院的法律解释实践趋向于新文本主义和法律实用主义,但这些经验研究却没有证明法官遵循了这些解释理论。在对法律解释去理论化之后,如何看待实践中存在的"微观不一致与宏观一致"需要一种立场转换,即关注作为解释主体的法官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