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学理论》2015,(9)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具有道德教化、审美、休闲娱乐等功能。挖掘、整理傩文化中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元素和成分,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2.
傩舞戏在永靖俗称"七月跳会"。这一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性,堪称戏剧舞蹈的"活化石"。2007年,永靖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傩文化之乡"称号,傩舞戏进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倡导  相似文献   
23.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从事傩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至今仍历历在目。 德江县傩堂戏的演出,震惊中外,被中外媒体称为“中国戏剧界的活化石”。记得1986年,德江傩堂戏首次到贵阳参加研讨会,在工人文化宫二楼展览时,三个展厅,  相似文献   
24.
梵净山区巫傩文化的异质灿烂,生成于人们经久不息的故国情结,以及建构在巫文化逻辑之中的种种关于自我强大的异想以及追求自我强大的诡秘探索。梵净山区,自古是"崇巫尚鬼"和充满神奇功夫之地。无论是朝傩中的"开红山",还是当今已经演化成了神功绝技表演节目的"上刀山下火海"、"秤杆提米"、"仙人合竹"等,以及与之必然和偶然相关的文化形态,都洋溢着本土巫文化之花特有的异质灿烂,令人炫目,令人动魄惊心,令人心驰神往。云雾缭绕的梵净山,现在已经被如碑之众口封为佛的法定之山了,筚路蓝缕开启荒芜的原住之民、之神,及其所创生的文化,只能遵照道士用来吓唬鬼魅的话自行安排——"有堂归堂,有殿归殿;无堂无殿,四处逃散。"让外来之佛拈花以笑。  相似文献   
25.
王锡钧 《今日海南》2012,(10):46-47
中华大地的庙宇何其多。这些庙宇,是一地之众奉祀一位或数位在历史上有卓绝功勋的历史人物,并将其视为神明膜拜,求福求平安,还定时举行大规模群众祭仪活动之地。这种祭仪活动,内地乡村多叫庙会,在海南琼海本地则叫"建醮做平安"。这种活动溯自上古就已存在,是我们的老祖宗遗传下来的。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可称为庙宇文化,也叫傩文化。在中  相似文献   
26.
“傩”是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神秘的宗教意味。唐、宋驱傩活动虽然上承汉制,但娱乐成分已逐渐浓厚,可以说傩戏乃唐、宋岁时节令中颇为特殊的一种游艺活动;而宋代崭新的驱傩仪式,更推动了傩戏的发展。诗赋之介入傩文化,不仅使雅文学与俗文化相结合,更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歌舞喧腾的傩戏场面,傩文化拓展了诗赋视野,扩大了诗赋素材,更呈现出特殊的时代风貌。因此,本文拟参酌文献史料,爬梳唐、宋诗赋中之傩文化题材,藉由其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呈现唐宋诗赋中傩文化之书写状貌,并肯定其民俗传承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7.
印江土家族傩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家族傩文化的起源和特点。指出对傩文化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8.
陈培浩  黄静雯 《前沿》2013,(20):182-183
本文基于对婺源傩文化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对婺源傩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运用婺源傩的手工艺文化、民俗文化进行对婺源傩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展开论述.以促进傩文化的传承与对外宣传起到对其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9.
江西省萍乡市的湘东区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特别是傩舞、傩庙、傩面具“三宝”俱全,傩文化特色鲜明,全国少有。早在2006年,“湘东傩面具”就列入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时间不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