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74篇
中国共产党   333篇
中国政治   488篇
政治理论   205篇
综合类   3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章兴鸣 《人民论坛》2012,(35):202-203
传统中国的符号化社会管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相对分离的条件下,儒家观念通过符号化表达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过程。在"合于礼"的教化实践中,官方典章制度与民间文化网络相互支持,精英示范与上行下效相互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国独特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2.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当前,政德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儒家"为政以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资源,其核心理念包括修身正己、民惟邦本、重义轻利等方面。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可从儒家"为政以德"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修身正己"思想,强化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坚持"民惟邦本"思想,促进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牢记"重义轻利"思想,确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63.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其文化价值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文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区分为形而下文化与形而上文化,形而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家标举和阐扬"儒家式的人文主义",抨击"科学主义"思潮,主张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理想,重"形而下"、轻"形而上",片面地发展了人类文化中属于"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获取借鉴。不过,现代新儒家站在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立场,最终将文化的"形而上"领域归结为道德领域,将人文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我们则应该避免滑向泛道德主义,避免出现另一种不能正确处理文化的"形而下"层面与"形而上"层面之间关系的偏弊。  相似文献   
64.
徐顺东 《人民论坛》2013,(10):218-219
文章运用史料学、比较学、法学、哲学等方法,以儒家法思想中的典型观念如仁义、德育、中庸、慎刑、无讼等为代表,深入分析了它们与当代法学思想的关系,认为儒家法思想的法理学意义体现在“仁者爱人”、“见利思义”等思想上;儒家法思想对部门法的现代意义包括在刑法立法中应该贯彻“慎刑”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65.
先秦儒家倡导的"乐教"是较为健全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教育主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从根本上讲都是一种快乐教育,这对当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并善于从教,在快乐轻松的教育实施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与职业满足,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乐教"与"乐学"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6.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人文智慧的民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时期,就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人文思潮。"人文"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围绕对"人"的关爱所创造出的思想观念。在第一次人文思潮中,先秦诸子的人文创造,对我们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尔后,历代思想家都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高度,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今天,回顾总结我国古代的人文传统,发掘其优秀成果,对于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儒家管理哲学“人性可塑”观进行分析,说明受后天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人的综合素质可以改变及提高,从而得出结论:加强良好的道德环境建设,对人的思想意识的良好影响,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论儒家的忠恕之道——兼对普遍伦理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 ,被概括为忠恕之道。儒学经典著述也极力倡导忠怒之道。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发展 ,各个历史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都对忠恕之道的内在合理性根据和外在价值评价标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论证。在倡行普遍伦理的当今世界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理论论述 ,既作为一种道德认识和伦理反思 ,又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为我们关于普遍伦理的思考提供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69.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70.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