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孝——至德之本 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首先教人的就是孝。“自天子至于庶人”“人之行莫大于孝”。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论述了从天子到镇守各方的诸侯,九卿官员、读书的士人,以及庶人百姓的孝道。  相似文献   
92.
湖北学史与周边地区及全国的学史相互联系,与佛、道、耶、回诸家诸教彼此激荡,相互影响,是整体学术思想史的一个部分。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湖北的学并不比别的地区更精彩。但湖北的学也有自己的特点,考察这些特点,需要做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还要与社会经济、教育、书院史等相联系,这都不是在这篇文章中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只处在摸清家底的阶段,故本文只是请大家关注一些人物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93.
《天津政协公报》2013,(4):44-44
<正>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习惯上成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真正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  相似文献   
94.
汉武帝时影响千年的“罢黜百家,独尊术”的思想变革,将学推到国家根本指导精神的地位。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和春秋以降学的“显学”化影响有关,更决定于学本身的人民性与进步性,它如“五谷”一样,切合于中国古代社会,为人民所需要,从而为历史所选择。  相似文献   
95.
社会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之下都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面临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突出,因而法两家的先哲们从当时的社会矛盾现实状况出发,对社会矛盾的成因及解决之道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轴心时代"的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智慧,不仅成为此后传统中国社会建立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思想资源,而且对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
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是一个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中国人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但是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97.
王安石以"法先王之政"为核心的变法理论,就是在必须由朝廷统一掌控、管理天下财富资源之理念下,用"摧抑兼并"的手段与民争利;同时用自己重新注释的家经典来统一教育内容与思想意识,选拔专为君主国家所用的人才;用体法用的原则,以两者治国方略互补的方式来寻求君主专制下国家统治的理想状态,以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王安石相信在这个君主国家体制之下,专制权力能够对私人利益为所欲为发号施令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民的共同渴望和需求,相信朝廷与官员能够"为人民服务",丝毫认识不到官府权力膨胀的可怕性,最后使改革变成一场祸国殃民的大灾难。  相似文献   
98.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10):53-53
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李军策划赵宇飞主编孔学堂书局2014-0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兴。本书汇集了国学研究的成果集纳。既有章太炎、梁启超、马一俘、陈寅恪、胡适、钱穆、林语堂、张岱年、费孝通等大家的思想闪耀,亦有汤一介、李泽厚、李学勤、王蒙、许嘉璐、仲呈祥、梁衡、张西平等著名学者的智慧结晶。文章内容涉猎  相似文献   
99.
黄吟珂 《求索》2012,(8):156-157,74
对韩爱姐的人物研究,目前学术界还多为零星点评,且多仅局限于人物结局的分析上。本文置韩爱姐于《金瓶梅》的整体框架之下,探讨人物种种悖谬现象后的本质——人物行为逻辑的假的背后有着人性的真;人物情节设置前轻后重、人物叙事视角前后不统一是人物作为引入佛的文化叙事符号的需要;人物结局意义诉求的双重性是作者对传统家文化双重诉求和认识的表现等,旨在整体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及创作方法上,对韩爱姐这个人物作出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0.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提到“君子”、“小人”的字眼。在不同的时代,“君子”、“小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孔子又对学生说:“女为君子,无为小人。”到底何为“君子”、“小人”,何为“君子”、“小人”。关于这两个问题,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看法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这里也尽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