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38篇
中国政治   753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7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上海市松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夏银弟撰文指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工程,必须从谋才、识才、选才、育才、用才多方面多层次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如谋才规划求早,识才观念求新,选才渠道求宽,育才措施求硬,用才环节求准。单就  相似文献   
5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我院于4月18至20日,  相似文献   
53.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要求。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支撑,关系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力量保证,关系统一战线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制  相似文献   
54.
前不久,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巩固壮大统一战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取得的最  相似文献   
55.
承德市委统战部长周义强在党外领导干部座谈会上指出,党外干部自觉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必须继承并发扬光大。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尤其要过硬,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政治  相似文献   
56.
本刊讯:4月16日,全国市地以上新任统战部长培训班在京开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高层次谋划,全方位推动,努力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大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相似文献   
57.
齐齐哈尔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有彬撰文指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这决定了统战部门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关系的力度。如在党外干部工作上,要协调好与组织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统战部要扎实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  相似文献   
58.
《中国统一战线》2012,(6):63-63
近年来,山东省巨野县始终将挂职锻炼作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人员筛选制度。由县委统战部根据各单位提出的挂职需求和推荐挂职锻炼人选(人选原则上从党外后备人选中产生),在统筹考虑全县党外干部队伍实际和人才需求等情况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59.
2011年7月,我作为四川省选派的首批20名党外干部之一到省、市上派挂职锻炼,由宜宾市高县人大副主任任成都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挂职时间为一年。  相似文献   
60.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一份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具有推进统一战线的光荣传统和良好群众基础。新时期,我们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文件精神,重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