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42篇
中国共产党   165篇
中国政治   23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刘建 《北京观察》2012,(1):33-33
问题与分析 截至2010年10月底,北京市已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6条。出于成本及设施衔接的考虑,公交集团在设置微循环公交线路时,继续使用已有的大型公交车。由于大型公交车车体庞大,微循环公交线路途经的道路多数较为狭窄,极易造成拥堵,同时大型公交车车体较长,停车占地面积很大,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22.
《党课》2013,(21):120-120
纽约人出门必揣40美元有这样一种说法,假如你在纽约市生活,每次离开家门的时候请至少准备40美元,以支付一些最基本的开销。和朋友喝杯咖啡需要至少5美元,乘坐公交车单程的票价是2.5美元,往返就是5美元;乘坐出租车单程至少要10美元。假如选择开车,不算汽油的开销,光停车费就让人咋舌:半小时八九美元还是特价。和朋友在外面吃个简单的晚餐,餐费50美元,  相似文献   
23.
快乐大叔 《党课》2012,(9):93-95
到底应该是人躲车,还是应该车躲人呢?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在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文明国家和地区,都是车躲人,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规则”越被遵循得彻底。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行人普遍是需要躲车的。  相似文献   
24.
蒋洪 《廉政瞭望》2012,(4):49-49
公交车上,一个妇女被流氓打了,一车的人沉默不语,让一个流氓在光天化日之下逞凶。不要告诉我,这一车的人当中没有愤青,那些高喊爱国的愤青,此时他们默无声息。一个小偷被失主追逼落水,眼看生命垂危。水边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眼睁睁看着小偷溺水而死。不要告诉我.围观者中没有愤青,那些高喊爱国的愤青,在生命面前表现出惊人的麻木……  相似文献   
25.
读者     
善待"绝望阶层"2013年6月7日,厦门公交车起火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初步认定是严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陈水总通过微博,给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水总早年下过乡,回城没有房,做小  相似文献   
26.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3):64-64
耳背的老太太 一日我朋友坐公交车。她看见一个老太太站在她旁边,拉拉老太太的衣袖,小声地说了句:"您坐。" 耳背的老太太坐下后,说了句:"多好,多漂亮的女孩子啊,可惜是个哑巴。"  相似文献   
27.
举手之劳     
《理论与当代》2011,(9):60-60
张剑鑫在7月16日的《广州日报》上撰丈指出:在公交车上,你有幸坐上了一个座位,可没过多久,也许就在下一站,一住老者或孕妇上了车,又正好站在你身旁。只要你轻轻抬起屁股站起身,给站在你身旁需要座位的人让个坐,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谢谢”。还有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对你尊重。  相似文献   
28.
有人写了一个段子:某市进行公车改革,一些领导没了专车后,也办了交通卡。其中有个领导,因为是第一次乘坐公交车,上车后主动给司机亮了一下交通卡,就向座位走去。司机说:“读卡!”领导就拿着交通卡认真地读起来:“某某市公共交通卡。”司机指着刷卡器喊道:“在这儿读!”该领导便回到车门读卡器旁,大声读起来。一车人爆笑。  相似文献   
29.
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冒名顶替入刑”,从“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入刑”到“高空抛物入刑”,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到“现实版药神案”……随着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上述社会热点话题得到明确回应。  相似文献   
30.
唯一的方式就是隔离,继续隔离,将隔离进行到底。已经呼吁多天了,要采取切实隔离措施与行动到社区!人们为了买食品蔬菜还在超市拥挤,极容易造成再次感染传播。武汉疫情还在蔓延攀升。为什么不能"配给制"送菜到社区?公交车和公车都闲置着,为什么不动用全社会力量进行彻底隔离?纵然有再多医疗支援,抵挡得了烈性传染病的不断再传播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