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50篇
世界政治   1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1391篇
中国共产党   987篇
中国政治   2088篇
政治理论   542篇
综合类   6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征求意见。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到广西、浙江进行调研,通过视频方式听取湖南、湖北、吉林等地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992.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促成了国内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活动的兴起。作为一种公民参与的新途径,网上评议在规范层面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中又有不少人对网上评议的实际效果持质疑态度。那么,处于体制内的政府公职人员是如何看待网上公众评议的?本文以某县级地方政府为个案,利用对公职人员进行全员问卷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从公职人员感知的角度研究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职人员对网上评议的有效性普遍持保留的态度;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感知是"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部门间差异的影响"、"考核负荷"、"公职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诸多因素复杂互动影响的结果,其中,"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对网上评议有效性感知的影响最显著。因此,要借助网上评议实现真正的公民参与,不仅要进一步优化网上评议机制,消减受评部门性质差异的影响,更要"向公民授权和提供公民教育",激发与提高公众参与的动力和能力,使普通公众而仅非体制内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评议主体。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重新审视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导向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93.
《学理论》2015,(25)
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基层政府治理努力的方向。基层政府治理活动离不开公众的有序参与和支持,公众参与治理是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力量。公众有序参与治理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治理的公信力、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成效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994.
《行政论坛》2015,(3):33-36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结果,由于公众理性的进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政府信任水平的适度下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公众意识形态的多元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足,政府信任的过度下降易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政府的目标应该是在允许政府信任的适度下降与避免政府信任的过度下降之间寻求一种均衡——意识到政府信任的适度下降的必然性;从政府的单一主体管理转变为多元主体共治;加快体制改革;在整合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改革政府结构和管理方式;建构一套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国民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帅恒 《公民导刊》2015,(3):52-53
<正>前不久,全国各地密集召开了地方两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一则消息是,据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通报,自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有40件政协委员提案涉嫌抄袭,省政协已约谈提案者,并将严肃追责。事实上,不仅是政协委员的提案,个别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恐怕也存在抄袭现象,只是因种种原因未能见光而已。不过,相比于抄袭这类比较极端的事件,或许更应关注的是代表建言质量的普遍状况。一方面,一些勤勉履职、扎根民意、富于胆识的代表,以高质量的建言献策,不断推动着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996.
《学理论》2015,(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到国家的公共管理之中的现象越来越兴盛,公众的网络参与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中的网络参与进行研究,着重其现状(特点、问题)的探讨,分析其利弊,对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专列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其中在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公益诉讼这三个部分用了六个法条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成为了此次环保法修订的亮点.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是人类由原来的为了生存、经济发展而不断地破坏环境到对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阶段提升;环境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制度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法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地扩大公众参与的主体,使得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的方式便捷化、途径多样化,利用公众参与制度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9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不久前,有媒体做了统计:2008年以来引起舆论关注的52起官员免职案例中,被免的85名官员中已有29人起复。按照规定,因问责而免职的党政领导,复出至少相隔一年。但现实中一些官员的快速复出,不仅容易使公众产生"暗箱操作"的感觉,更令人质疑干部问责制度的有效  相似文献   
999.
李震 《思想战线》2021,47(6):126
数字技术正在使媒介的属性由文化建构的工具变为文化建构的主体因素,也使媒介哲学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开始了本体化进程。文艺批评作为文化建构的重要环节,在媒介本体化进程中,正在由学术论坛变异为公众舆论场,并表现出公众性、话题性、对话性和多元性特征。作为文艺批评的文艺公众舆论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兴公共领域,并与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桑内特等西方学者论述的公共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这一由数字虚拟空间构成的新兴公共领域正在因公共性的缺位,表现出种种批评乱象,亟待在学术和实践层面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00.
夏金莱 《法商研究》2021,38(6):17-30
应急行政决策是应急状态而非紧急状态下的决策,与常规行政决策并非截然对立.公众参与并不必然导致决策低效,应急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决策民主化,更在于提升决策科学性,推动决策顺利执行以及有效监督决策权.有效的参与方式应利于实现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法治化的目的 ,并实现公众参与和决策效率的平衡.可以区分专家、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确定不同的参与环节、参与权限和参与方式.应提升专家和专业机构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权限,社会组织作为执行者参与决策,普通公民则以积极和消极两种方式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