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的能动性与历史规律在历史进程中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中一直未解的根本问题."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说与"可能性空间"说是当前广为认同的两个解释范式.前者采用了并列式两分法,意味着具有唯一性的客观规律要兼容选择性、偶然性,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后者,在论点上,把主体选择性预设在历史必然性圈定的范围里面,难免有历史宿命论的嫌疑;在论据上,难免造成将具有唯一性、必然性的规律理解成可供选择的扇域、空间的悖论.历史规律是通过客观作用性和抽象规定性两个环节辩证统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2.
43.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它在1918—1923年间西方国家的革命相继失败的历史背景下诞生时起,就是一种既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在西方社会实行社会主义,又批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的思潮。在哲学世界观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按照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唯心主义流派的基本精神去解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历史决定论,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相标榜。  相似文献   
44.
恩格斯晚年着重阐释了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弥补了过去论述的疏漏与不足。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恩格斯唯物史观新发展思想,对纠正社会发展中"政治挂帅"和"唯GDP论"的偏差,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高度重视劳动者政治利益、物质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5.
《廉政瞭望》2012,(20):47-47
9月中旬的抗议日本钓鱼岛政策的游行示威,令人遗憾的出现了打砸抢烧等负面表现。公民的民主素质需要多长时间的涵养?我觉得一代人就可以发生很大的改变。文明作为习惯确实需要素养。我总觉得不必过分夸大文化传统的作用,堕入历史决定论的圈套,把自己的罪过推给历史,还是多从现实、从自身找原因吧。  相似文献   
46.
加一 《中国减灾》2013,(4X):26-27
<正>2013年年初,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有24个省(区/市),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20个省(区/市)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确保一定的GDP增速,是适当而必要的,但问题在于,当我们的环境资源承载力越发难以为继之时,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继续以扩大投资方式追求经济总量高歌猛进,是否意味经济增长了、财大气粗了就一定能解决环保问题、减灾问题?这样的"带毒的GDP"要得么?一味地追求GDP高增长目标,只会导致虚胖而不强壮,表面上光鲜亮丽、政绩斐然,里子却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如此一味强调经济增长、企  相似文献   
47.
由于因果律在根源上的证据不充分,因此以因果律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存在问题.放弃因果律为前提,以追求最大盖然性为目标的科学方法,进入法学将会导致法学的实用主义,忽略人的价值;坚持因果律的科学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休谟难题,但必然会推导至彻底的决定论而丧失人类的自由意志,抹杀人的价值.法哲学研究应对理性与非理性同等尊重,关注客观性的同时,也关注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8.
陈洪  刘次全  吴琼宇 《思想战线》2005,31(4):132-136
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和普里高津(I.Prigogine)(1917-)分别是"相对论"(Theory of Relativity)和"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的创始人,他们站在哲学的高度提出了相应的"世界模式".这些模式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创造了新的研究热点,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方式的异化过程中形成的,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中生产力的发展不再具有终极的目的意义,而只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变革的基础。由此,人的存在方式变革必然取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否则各种社会形态之间只存在生产力基础上的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50.
关于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三个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经济分析应当包括宏观和微观、规范和实证的分析。对法律的经济分析有三个角度 :从经济决定论角度 ,从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角度 ,从微观经济分析角度。广义的经济分析法学应当将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都纳入其中。经济决定法律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精髓和基石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效率是法律改革的目标 ,三者有机统一可以构成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宏观和微观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