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334篇
中国共产党   490篇
中国政治   752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5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活动,各国经济活动又因崇尚本国文化道德而呈现出不同的经济伦理规范。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强劲趋势正  相似文献   
42.
公安情报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情报学是社会信息化和公安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是公安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普通情报学基本原理与公安特色的结合。公安情报学是在总结公安情报实践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普通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形成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公安情报学以公安情报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等。  相似文献   
43.
经济宪政:一个宪政新命题的提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飞跃 《湖湘论坛》2005,18(3):49-51
经济宪政是宪政的子概念,经济宪政是国家为了保障经济自由秩序的实现,而采取经济行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是国家经济行动的“绝对命令”。经济宪政的应然涵义就是寻求国家经济权力与私人经济权利的平衡与和谐,是对一切经济专制的反叛,它既防止国家经济权力的专制,亦防止私人经济权利的专制;经济宪政的实然涵义就是既表现为以经济宪法为核心的所有体现经济宪政精神的规范性文件,又表现为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实际运作状况,只有宪政框架下国家的经济行动方可能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44.
"哲学批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流派、两部或两部以上的哲学著作之间的批评."哲学批评学"可以定义为"概括和总结哲学批评活动之功能、原则、方法、规律等等的一门科学"."哲学批评学"的总体框架以哲学批评的定性、哲学批评的模式考察、哲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为"三根支柱".建设"哲学批评学"的必要性,可以从如下方面去看:哲学的本性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的学科完善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中众多批评材料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5.
张桂琳 《新视野》2013,(3):51-5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和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公共行政学研究已经积累了众多学术文献。然而,这些学术研究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学术研究的西方化,二是缺乏对中国核心问题和理论的研究,三是缺乏方法论和规范性。加强本土化研究的途径,一要重视对西方理论介绍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二要重视中国问题与中国理论的研究,三要重视方法论的运用和规范性的建立。只有基于对中国核心问题的深切关怀,基于对中国经验的深厚理解,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从中国独特的经验中探求理论意义,与欧美国家的学术界构成理性的对话,才能使中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从国际学术的边缘进入核心,与欧美国家的学术研究互相交流、相互支撑,从而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6.
中共党史研究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建立起了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共党史学科体系构建仍有一些空白.导致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创新.党史研究成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的发挥.党史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的显现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而言.党代会报告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7.
《学理论》2017,(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科社概念使用中一词多义、多用的现象对学科定位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深刻分析科社概念的使用乱象及其起因,区分概念使用背后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对于厘清学科定位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科社学科建设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科的科学性、独立性、开放性、实践性,努力提高学科的地位和声誉。  相似文献   
48.
人类进入群居生活到大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会存在不同的矛盾纠纷。社会矛盾纠纷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面对社会矛盾纠纷,人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了人们解决矛盾纠纷的力量。社会越进步发达,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49.
李英珍 《前沿》2012,(6):110-112
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的脚步,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逐步发展起来。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整体上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同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创新制度建设,又要脚踏实地,根据本校图书馆自身实际,建立具有特色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科馆员制度,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和高效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0.
刘亚秋 《新视野》2015,(2):118-123
处理西学与中学之间的关系构成费孝通学术思想的基本主题之一,早年费孝通借鉴西学之人类学的功能方法,践行学术"救中国"之路;自1979年社会学恢复以来,费孝通基本还是秉持源自西学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实现"志在富民"的学术旨趣。将西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基本是一种工具取向,其内在的精神层面则往往被忽视,如学术的"求真"意志。如此,西学在中国背景下蜕化为"学以致用"的功用器具。在从事社会学的早期阶段,传统"中学"之内容又常被费孝通所轻视,他急于走出一条与传统知识分子不同的"从实求知"路径。晚年费孝通对社会学学科之问题,做了纲领性的反思。他从"心"的研究入手,意在突破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并在坚守社会学学科规训的基础上做古今中西融合、开放社会科学的努力,或可为突破社会学困境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