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188篇
世界政治   2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1340篇
中国共产党   2549篇
中国政治   2795篇
政治理论   991篇
综合类   146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795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922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中,有一对突出的、影响全局的矛盾,这便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当今我国社会存在着两个分别日趋明朗且有固定化趋势的社会阶层:一个是“过高收入”者群体,一个是低收入者群体。“过高收入”者之中有合法的,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也有非法的;低收入者、特别是其中2600万左右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者以及2200万左右享受低保者是人们所说的“困难群体”。这两个阶层从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断拉开了距离。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钟世范 《传承》2006,(6):50-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新飞跃。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研究规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探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那么,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监狱,应如何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呢?  相似文献   
13.
解决我国分配问题不能就分配论分配,必须根据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一是要确立新的思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着眼于从深层次解决制约影响分配方式、分配制度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等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立足于从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改革入手,着力解决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二是要明确一条主线:针对分配领域存在的四大问题,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战略,逐步建立一套新制度,健全一套新体系,形成一个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诺齐克的无约束分配正义理论,其核心是“非模式化”的分配,其表现方式是历史原则的分配,其理论旨趣是生产与所得相分离、权利与应得相结合,其深层背景是“非结构化”正义观。这种无约束的分配理论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等人的模式化分配原则,及其蕴含的“结构化”正义所导致的强行正义形成显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魏石 《唯实》2006,(8):46-51
我国现行分配秩序的格局是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的结晶。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公务员工资制度将推进新的改革,这是新一轮规范分配秩序的契机。对以往工改进行认真反思,有利于深入分析分配秩序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包括总规律和具体规律两个层次。总规律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起统领作用的规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总规律的内容与要求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是总规律在自身建设和领导国家、社会活动中的展开和实现。它主要表现在执政理念、执政宗旨、执政任务、执政能力、执政途径、执政规范、执政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志彪 《理论前沿》2003,(23):2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是一个人均GDP水平在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增长问题,而且是一个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全面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均总量的增长,更包括结构的变动和制度的变迁;不仅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的概念,而且具有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分配调节的要求。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与改善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一、小康:协调增长与分配间冲突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在国家层面上所提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特薪制度是转轨时期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增强人才队伍凝聚力的重要措施。实施特薪制度,要合理确定特薪岗位和岗位工资率,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动态运行管理体制,并结合岗位特点来取相应的分配形式,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要注重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把握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并注重相关制度间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认为,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对均衡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意义重大.科学认识企业劳动关系社会和谐效应,分析当前我国的企业劳动关系现状,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