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385篇
中国共产党   53篇
中国政治   15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戴秀成 《法制与社会》2012,(15):264-265
刑讯逼供严重侵犯人权、践踏人性,但在我国却屡禁不止,本文认为刑讯逼供之所以长期存在于我国,主要是由于缺乏人权保障意识,缺乏健全的刑事诉讼制度造成的,刑讯逼供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法制国家的重要屏障.本文从刑讯逼供的危害出发,分析了刑讯逼供的现实原因,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32.
金飒 《人民公安》2011,(3):56-57
只有破解刑讯逼供这一魔咒,采信合法证据才能确保案件经得起检验,才能堆砌起民众坚实的法律信仰。摒弃刑讯逼供所得之非法证据,司法程序才能回归正义,法律才能赢得尊严。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在保障人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案,均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刑讯逼供的社会危害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733.
袁坚 《政法学刊》2010,27(4):70-74
刑讯逼供缘起于国家对刑事诉讼的不当干预,要禁止刑讯逼供就应当规范控辩双方权力(利)行使的程序。对于控方主要从规范讯问时间、讯问地点、讯问规则等方面减少其权力行使的任意空间,对于辩方则应尽量减少其权利行使的障碍,此外,立法上的完善也是遏制刑讯逼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34.
袁洪 《法制与社会》2010,(29):68-69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人员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折磨被讯问人的精神或肉体以获取口供的一种恶劣的审讯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非法获取口供的手段。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古老而又野蛮的审讯方式依然存在,并成为我国司法体制的一颗顽固毒瘤。本文试对刑讯逼供的存在根源进行分析,并参考借鉴相关做法,以期提出一套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735.
《廉政瞭望》2012,(10):22-23
中国足坛打假反赌案进入第二波审判后,风云突变。4月24日,被控受贿172万元的原中国足协副主席、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在辽宁省丹东市中级法院出庭受审。他当庭翻供,并称受到严重的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736.
多家媒体报道了最高法院的一份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内容是关于如何执行即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刑事诉讼法》。此稿全文长达560条,争议最大的条款集中在关于法庭纪律部分的两个条文。按照最高法院自己  相似文献   
737.
一、建立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防范非法言词证据机制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分析近年来,司法实践中一些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在庭审中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推翻庭前供述,而负有举证责任的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庭前供述的合法性证明不力,导致一些言词证据不被法庭采信;有的职务犯罪案  相似文献   
738.
目前在我国,由于受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刑讯逼供还大量存在着,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及提高司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及来预防和减少它。  相似文献   
739.
著名法学家、杰出教育家、卓越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刑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2011年6月2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马克昌先生病重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先后到医院看望。马克昌先生在病逝前两月,在病房讲授"国家刑法与市民刑法",此次授课留下了弥足珍贵"遗产"。作者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成文,本刊予以刊发谨以怀念马克昌先生。  相似文献   
740.
被告人供述具有直接证据的属性,因其能为案件侦破提供丰富的证据线索而倍受侦查人员的重视。在现行司法体制和诉讼结构下,被告人供述证据的非法获得与使用滋生了严重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刑讯逼供泛滥、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法庭裁判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一批冤假错案的集中爆发,也催生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但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仍是立足原有司法体制土壤中的技术革新,难以弥补体制本身的漏洞,实践中有关非法供述证据研究方向的偏离、相关举证责任倒置规定的流于形式都反映了非法供述证据在新刑诉时代仍将存在排除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