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452篇
中国政治   360篇
政治理论   184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列宁曾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持辩证肯定态度,前者隶属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后者隶属于新经济政策理论。学界关于后者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鲜有人从宏观上去考察这两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从理论形成的依据或逻辑起点来看,二者具有同质性,体现为具有共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最大限度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价值诉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向。从理论层次或逻辑发展来看,后者在应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中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不论在理论范畴的归属上,还是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实践方式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种逻辑发展背后体现出来的理论创新精神与理论批判精神,则体现了二者在理论精神上的一致性。厘清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列宁的发展观,而且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2.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俄国社会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完成的一次由内而外的历史性蜕变,是旧社会各类矛盾的集中解决和新社会因素集中迸发的必然结果。而在此前后,俄国社会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既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也对革命的走势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透过列宁对于各种文化思潮追根溯源和发展走向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根源和影响,而且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牢牢把握思想文化的时代脉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3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的宗教观从初探、深入走向成熟完善。关于宗教的根源,列宁提出"恐惧创造神",并指出解除经济奴役和政治压迫,消除让人捉摸不定的恐惧才能消除宗教的源头。列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其在俄国有精神麻醉和维护压迫统治的作用。关于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但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是私人的事情。要与宗教进行思想斗争,而不是行政强制;反对将反宗教斗争放在首位,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着手于触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非向宗教盲目宣战。列宁的宗教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避免了宗教政策"右"的软弱和"左"的生硬,对当代中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34.
早在1881年,马克思根据俄国当时的国情和历史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这是马克思根据东方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提出的有别于他长期研究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伟大构想。为经济文化较落后的东方各国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后来俄国和我国等一系列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5.
胡锦涛同志在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时,着重谈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236.
列宁晚年着重分析时代特点、世界经济联系和社会制度 ,鲜明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列宁提出“和平共处”思想 ,主要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机会 ,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来“和平演变”资本主义的可能性的一种初步探索。这一思想体现了列宁在处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关系上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37.
马克思、列宁对上层建筑的论述颇有相同之处.他们前期都是在思想观念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后期则都是在政治结构意义上使用.要切实把握马克思、列宁有关上层建筑的论述,必须注意其话语的历史变化及其复杂性,并结合其理论活动背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38.
黄立 《同舟共进》2013,(9):32-34
落后农业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市场经济机制的实验,始于1921年春俄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开启的这一伟大创新仅持续了七八年就夭折了,原因何在?国内普遍认为列宁提出了完整的蓝图,但斯大林没有把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只把它当作摆脱危机的"权宜之计",因而抛弃了新经济政策。笔者对这一观点并不十分赞同,因为这个观点的前提——列宁在落后农业国家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的蓝图是否存在,蓝图  相似文献   
239.
社会主义探索应以历史为鉴。苏俄新经济政策何以成为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成功之举,其背后有深厚的哲学支撑。它的哲学维度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苏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熟谙运用唯物史观、兼具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演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准绳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40.
列宁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领袖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初期的特点.继承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精髓,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执政的理论体系和规律,是当代共产党人长期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