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864篇
中国政治   155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先念是一个木匠。刘少奇也是木匠出身,至少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的一个傍晚,刘少奇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干了起来。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曾批评:财政部的报告是假平衡真赤字的报告。  相似文献   
72.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地区约有人口120万.藏族占94%。1949年7月.以摄政达扎为首的西藏地方反动势力,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开始策划“西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加快分裂活动的步伐.在1950年1月派出“亲善使团”。先后赴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活动。谋求国际社会对“西藏独立”的支持。  相似文献   
73.
建国前后,刘少奇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提出了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方法,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途径,对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4.
李卉青 《前沿》2011,(9):42-4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充分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指出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他们不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根据现实需要随时学习不懂的东西,如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基本要求,这些理论对新时期学习型政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正(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日)与毛泽东的首次会谈在1949年1月30日举行。会谈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任弼时[1],以及毛泽东的翻译师哲。苏方参加的是И.В.科瓦廖夫[2]和Е.Ф.科瓦廖夫[3]同志。就飞行途中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寒暄后,毛泽东主动谈起了中国战况。关于中国战况毛泽东说,实质上中国革命的军事时期应当说已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还有2.6亿人,  相似文献   
76.
77.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著作中对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回答了党内为什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怎样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问题。对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如何加强理论基础、增强理论修养,保持其无产阶级性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记者路     
赵宙 《党史博采》2014,(12):59-59
冀南平原一隅成安县,四十多年前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曾来过这里视察,如今已经不见了他们视察时走过的阡陌柴路,而在道路通衢,纵横交错的公路中,有一条“记者路”,令人瞩目.路边立碑,碑曰:连送一带村庄十余,地处偏僻,自古交通不便,严重困扰经济发展.县电视台记者周志鹏带头捐资,积极组织倡导,带领群众,多方求援,得县乡领导支持,经过19个月奋战,全长8.7公里的柏油路,分两期全线竣工.这座碑是在路修成后,乡亲们为了感激时任县电视台记者周志鹏,取名为“记者路”,并凑份子在路旁立了这块“记者路碑”.  相似文献   
79.
80.
走进西柏坡     
我曾经细细追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走过的道路,然而,在这红色的"链条"之中,我却独缺一环——西柏坡。终于,我有机会补上了这一缺憾。那是在2003年8月,我从北京出差石家庄。一上火车,便见到挂着西柏坡的大幅宣传广告。西柏坡离石家庄大约八九十公里,平直的柏油马路直通那里,路况甚好,只用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