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20篇
中国政治   278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并且强调:“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构成二者政权组织的阶级基础不同;二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质的差异;二者的经济运行体制存在着明显的互逆性;公有制经济在两者中的地位不同;二者的主要矛盾以及由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主要任务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基础 ,并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形成了“阶段性”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历经了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台阶式”发展思想 ,再到“具体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思想的两次大飞跃 ,凝结了两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最新总结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进入新世纪 ,学习掌握党的“阶段性”发展理论 ,必将增强我们分阶段有步骤扎扎实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15.
李静 《党课》2006,(9):17-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崭新的课题,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提高“六个本领”。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6.
尹成杰 《中国人大》2010,(17):26-26
现阶段,我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没有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张军 《新视野》2003,1(4):4-6
从哲学的高度上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存在与发展,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建立在“历史真理论”与“社会价值论”相统一的基础上的;其次,对社会主义现实形态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是”与“如何建”的统一,要以“生命成长”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第三,在对于社会主义的定位上,要坚持历史定位与主体定位的统一。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评价标准的两大论述中。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 ,究其宗旨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性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价值定向性 ;才能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 ;才能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