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1106篇
中国共产党   946篇
中国政治   1184篇
政治理论   554篇
综合类   87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32.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33.
21世纪初日本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日本在坚持“普通国家化”既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原则、战略重点及国家利益出发,围绕日美同盟、联合国外交、亚洲外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战略重点,力求以“全方位外交”实现日本国家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234.
23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传播开来逾百年之际,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现象和问题.“会通说”是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之谜”的主要解答模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从内在机理上看,“会通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谜是不彻底的,文化客体间的“会通”只是基础,文化主体的“接受”才是关键.从文化观角度看,立足于狭义文化观立场的“会通说”,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从广义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见,由文化的“会通”进到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运动展开的两个基本环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的主客体辩证法.“主体接受论”是对“会通说”的合理继承和深化,它更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36.
江户时代伊势神宫中的内外两宫围绕外宫的性质和地位高低问题发生过激烈的论战。外宫神职主张,外宫的祭神不仅是丰受大神,同时也是国常立尊和天御中主神,这样就赋予了丰受大神以祖先神的性质。外宫神职同时延续了中世的"二宫一光说",即认为两宫关系是阴与阳、水与火的二元关系,天照是二宫之通称。外宫据此谋求提高自身地位,达至与内宫地位对等。内宫方面则逐个反驳以上主张,否定外宫祭神是国常立尊,并彻底反对中国的阴阳思想。外宫在论战中的失败是追求地位对等与封建等级秩序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37.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自从1939年形成以来,经过刘少奇在1949年和1962年的两次修订,这一著作的文本在叙述结构、重大观点表述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根本上体现了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种问题与时俱进的认识。此外,由于特殊原因,原来作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1939年7月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关于党员组织纪律修养的讲演,一直没有能够进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本之中,从而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本发展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8.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的进程中,数字技术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数字资本主义应运而生,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分析也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领域。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对数字资本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得出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更深、剥削机制更复杂、剥削形态更隐秘的结论。建立数字劳工的自治组织,加强相关立法和社会监督,建立不以市场和利益为导向,而以公众利益为旨归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数字资本主义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39.
行为刑法是古典学派构建的以“行为”为本位的犯罪论体系,行为人刑法是实证学派构建的以“人身危险性”为中心的犯罪论体系。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两者之间从对立与论争逐渐走向了折衷与调和。我国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在立法上扩大了犯罪圈,实践中的情绪性执法、机械性司法更是加剧了犯罪圈的扩大,使得刑法过度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应在坚持以行为刑法为主轴的基础上,吸收行为人刑法的合理内核,在处理案件时要重视对人格因素的考量,构建“行为—行为人”二元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240.
中国是在不能生存的情况下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其根本宗旨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丰富理论成果,都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中国人能够生存并更好地生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主题.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人民族独立、政治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人的物质生存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统一问题,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