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87篇
中国共产党   353篇
中国政治   505篇
政治理论   174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贾康 《理论参考》2009,(12):28-29
一、投资、消费和收入分配都应与结构优化相呼应 调整内需结构则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为了刺激消费,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2.
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中国"金字塔型"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性,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诱发社会心理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对立。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对阶层结构进行优化重构,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3.
《法治与社会》2010,(6):F0003-F0003
朱光磊在《北京日报》撰文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政治发展迈入新阶段,必将会把更多的人带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帛去,并促使阶层分化演变。产生一些新特征、新趋势。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成员结构的重组,产业革命将鼎敛社会结构的“智能化”,产业革命最先引发的是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伴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会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9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95.
新阶层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阶层政治参与在意识和欲望、能力、效果方面有自己的特征,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必须从思想、组织、政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新阶层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6.
健康的政治心态,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心态积极,可以使原本为阻力的因素变成动力;而心态消极,则可能会使原本为动力的因素变成阻力。决策层、思想库、军方、民众,是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政治力量,其政治心态所呈现出的特征和应达到的标准不尽相同,这是由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各阶层的不同角色决定的。应据此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心态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97.
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8.
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新的问题和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的社会一政治功能是有关中间阶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研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99.
刘植靖  鲁静 《法制与社会》2010,(32):161-162
公众对公安警察角色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公众各阶层对警察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公众各阶层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公众的整个阶层体系来看,不同阶层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警察不同角色的划分来看,公众各阶层对不同角色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公众对警察角色的认知差异,受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以及认知途径的影响。因此,要区分不同阶层的构成特征,同时要拓宽公众认知警察角色的途径,促进警察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重新放大的问题、社会分化必然产生的矛盾、体制演进的代价、社会政治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副产品、综合实力不足产生的顾此失彼等五类矛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应在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完善社会财富调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第三部门,增强社会矛盾处理机制的弹性,完善腐败惩戒机制,维护公正廉洁的社会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