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锦 《理论导刊》2007,(1):111-112
劳伦斯的《逾矩的罪人》用象征化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一个“自然人”的悲剧故事,主人公西格蒙德的不幸遭遇和心理感受以及他作为“自然人”的代表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血染的情爱     
作为一名护士,她知道自己的伤势是致命的.在生与死的情恋与婚爱之间,只有她自己的知识和一个不熟悉男人的许诺…… --这是一个生死情爱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framing in advancing a progressiv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rights agenda. U.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including Griswold v. Connecticu and Eisenstadt v. Baird helped establish legal precedent invoking a "privacy framework" for subsequent cases including Roe v. Wade (as well as Doe v. Bolton and, more recently, Lawrence v. Texas).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ivacy framework while exploring more potentially efficacious frames.  相似文献   
14.
李渔 《观察与思考》2006,(23):63-63
<正>成为劳伦斯·布洛克的书迷,这个选择真是不错——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感慨。从《酒店关门之后》到《睡不着觉的密探》再到《小城》,当令人痴迷的推理小说像踩着精灵的舞步一样走进我们的生活后,  相似文献   
15.
他们和19世纪末来上海掘金的西方人一样,嗅觉敏锐,行动力出众。但这批人不再是一群追逐快钱的疯狂冒险家。寻机1994年,上海人有时会看到一个外国小伙子骑着"老坦克"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娴熟的中文向路人打听某个艺术家的住址。他是瑞士人劳伦斯,最早来中国的画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0,(16):46-46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相似文献   
17.
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间点上,《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新作《中国三十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日前由世纪文景出版,作品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18.
性曾因爱情而获得意义,但现代人不相信爱情,在金钱和权力所异化的现实面前,性在制造美感又破坏美感。但在劳伦斯看来,性本身就是价值,是对抗病态的现代文明的唯一健康力量。为着探索这一本质,劳伦斯付诸了全部心血,先写出《儿子与情人》,继而写出《两姊妹》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终于打捞出欲海沉没中的诗性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在不断的加深,人们的精神受到摧残,由此而产生了人的异化现象,这一切在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丈夫不是妻子的情人,父子间互为情敌,而母与子则互为情人。本文将对《儿子与情人》中的家庭关系所反映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自由主义者觉得现实中既有的制度空间依旧无法承载人们的自由梦想,开始转而把因特网视为寄情自由的理想之所,在网络空间中想象、构筑、憧憬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如果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宪法结构不作出与自由所需的技术条件相一致的变革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