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1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北极开发和竞争热潮的刺激下,作为北极八国中距离北极最为遥远的国家,瑞典也于2011年5月发布了《瑞典在北极的战略》文件,从历史联系、安全政策、经济纽带、环境与气候、调查研究和文化等六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瑞典与北极之间的联系。该文件是瑞典政府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战略计划,也是瑞典在北极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起点。该文件在着重强调瑞典与北极历史联系的同时,侧重关注气候与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着力强化与北极国家的合作来提升瑞典在北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42.
对东亚国家来说,北极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交通和军事价值。近年来,东亚国家通过定期开展北极科考活动、积极参与北极能源勘探与开发、不断谋求加入北极国际组织以及拥护并参与重新修订北极法律等方式,努力增强东亚国家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加大参与北极事务的力度,谋求北极事务话语权。北极地区严酷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过高,再加上开采技术不成熟、生态破坏和法律制度缺陷等障碍,使北极国家在开发北极上难以拒绝非北极国家的参与,东亚国家在人力、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北极开发中,东亚国家和北极国家之间开展互利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43.
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是影响北极区域法律秩序发展方向的中心议题。北极海域大陆架划界问题产生法律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有关大陆架划界的法律规则在北极地区无条件直接适用,这是北极争端产生的核心因素,对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和整体法律地位造成全局性的影响。但《公约》有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规则的全新制度设计以及北极区域的法制架构现状,使北极地区成为国际法规制的一大盲区,客观上为少数北极国家假借《公约》大幅"圈占"北极公地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因此,中国需要从整体上增强自身在北极事务中的法律实践与应对能力,并抓住北极地区大陆架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部分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多管齐下,维护自身的北极权益。  相似文献   
244.
近年来,北极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北极开发利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北极国家内部、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之间在北极事务方面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但各方深层次矛盾和冲突短期内难以消除。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合作机制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北极经济理事会即将成立。笔者认为,在北极新形势下,宜客观理性地认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近北极国家"和北极利益攸关方的身份定位,做到"三个坚持"。同时,继续搭建和巩固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平台,用好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地位,深入参与北极合作,不断提升北极科研水平。适时制订全面系统的北极政策,做好北极公共外交。稳妥参与北极开发利用,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45.
国际海事委员会(CMI)第40届大会于2012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议题涉及13个专题,包括船舶司法出售、《鹿特丹规则》、国际救助公约、《200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亚洲造船业、跨境破产、南北极法律问题、海事仲裁、海上保险、船员公平待遇、海盗、近岸石油开发活动、CMI的未来活动.在整理CMI第40届大会(北京)集中讨论的议题及会议情况的基础上,就国际海事立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46.
王传兴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01-115,158,159
从狭义的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演进到广义的国际政治(全球政治),始于冷战后期,而全球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使得安全维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纵向维度看,安全关注层次从国家向上扩展到国际体系和次国际体系、向下扩展到次国家和个体,由此导致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不仅包括国家行为体,而且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从横向维度看,全球政治时代的安全关注已超越传统的政治和军事议题领域,拓宽到环境、经济和社会诸议题领域。北极地区的安全层次和安全领域变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也日益引人关注。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兼具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的双重身份,在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过程中,既要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利益,也要关注超越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类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47.
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全线开通预期逐渐临近,以北极航线为对象的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斗争将成为新的发展形势,北极航线地缘安全问题也将愈加重要。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扩大了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北极地区地缘安全提供保障,是其他大北极国家参与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切入点,也是北极地区地缘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主要是指与北极航线有地缘关系的世界各国在争取北极航线权益过程中涉及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北极航线地缘安全中,政治军事安全是重点。并且,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关系到全球地缘政治安全和全球地缘经济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沿,如果处理不好,其危害程度较大。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在国际协调机制、现有国际法律、大国行为和北极航线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将形成多集团相互博弈的格局,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和协调机制。现有的关于北极航线的相关协调机制不足以应对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状况,文章提出应该建立"大北极机制"以协调处理北极航线问题。"大北极机制"符合北极航线地缘安全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北极航线地缘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248.
北极之争     
《时事资料手册》2007,(5):48-49
北冰洋沿岸共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5个国家。北冰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可能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这些国家都谋求在北极地区获得更多权利.对北极的争夺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49.
郭培清  杨楠 《东北亚论坛》2020,(1):26-41,127
北极国际格局十分复杂,中美俄三国在北极的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态势,在北极利益的争夺之中也保持着多领域的合作,在不同象限有不同的"朋友"或"敌人"的定位,任何简单化的解读都无法厘清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逻辑导致俄美合作回旋空间缩小而冲突持续存在,中美竞争导致美方伤及自身,俄罗斯虽然试图"转向自身",但中俄两国北极合作将继续深化。中美俄作为重要的北极利益攸关方,应探索北极合作新模式,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50.
壹·天下     
《侨园》2013,(9):6-6
<正>中国成接收移民汇款大户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海外移民向本国汇款达到5340亿美元,其中中国移民汇往家乡的数额达到660亿美元,仅次于印度(7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官员指出,上述金额只是基于银行或转账公司等提供的数据,实际的移民资金流动规模可能会更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在海外取得高学历,他们更容易找到高薪酬的工作,移民工资的增长或是汇款持续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