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14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犯罪危害性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的核心概念.历来的学说对犯罪危害性评价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致使犯罪危害性评价晚近以来多受诟病.实际上,犯罪危害性评价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运用辩证思维把握犯罪危害性评价的属性不仅有助于犯罪危害性评价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而且对于进一步明确犯罪的危害性的学科地位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2.
黄东平 《政法学刊》2009,26(3):17-20
社会危害性是由贝卡利亚首先提出来的,其功能主要在于对刑事立法的限制。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并不对立,它们都是以平等、民主和法治信仰为共同基础,二者一起构成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保障人权的两道防线。社会危害性是立法者制定刑法的基础和起点,它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牢头狱霸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牢头狱霸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详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4.
大学生性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性社会规范行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表现、特点、危害性及原因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预防性越轨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5.
王赞 《天津检察》2009,(1):31-31
一、将绑架罪排除于八种罪名限制之外的合理性。在目前少年暴力犯罪加重的情况下,有人主张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扩大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而将绑架罪加入其中。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并不符合绑架罪的特点和设置“八种罪名”限制的初衷。刑事责任年龄是刑事责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行为人认知能力的一种衡量标准。,《刑法》将八种罪名的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4周岁,是对该八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可认知程度综合考量的结果,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刑事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36.
刘虹 《天津检察》2009,(5):18-19
一、“无逮捕必要”适用的现状及其成因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对逮捕的条件是这样规定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由此可以得知,对于罪行较轻、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小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无逮捕必要”,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相比较绝大多数已经批准逮捕的案件,检察机关适用“无逮捕必要”可谓是凤毛麟角。结合我院侦查监督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37.
恶势力组织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幼年”形态,二者难以在组织特征、行为特征、经济特征方面被很好地区分。危害性特征描述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害结果,是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组织的主要标准。危害性特征揭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国家争夺公民管理权力的本质,是对合法的、既有的秩序的破坏。危害性特征的判断受社会秩序复杂程度、公权力管控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地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虽然在组织特征、行为特征、经济特征上不具有典型性,但却可能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合法秩序并非法控制该地区的公民生活。所以,不能简单地采用形式判断标准,而应当根据区域或行业的受侵害程度进行实质判断。  相似文献   
138.
人身危险性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伟卫  丁玉玲 《河北法学》2004,22(11):122-126
人身危险性源于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研究 ,后进入刑法学领域 ,在刑法学领域对人身危险性涵义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定罪量刑。同时在评价人身危险性时 ,也要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相区别 ,既要避免把人身危险性归于社会危害性 ,又要避免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39.
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包括违法性意识 ?国外刑法界存在诸多不同学说 ,我国学者也持多种不同观点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我国可以提倡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意识择一说。其基本内容是 :犯罪故意的成立以现实的违法性意识或既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又具有违法性意识 ,就成立故意犯罪 ,只有当行为人既无社会危害性认识 ,也不具有违法性意识时 ,才不成立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40.
犯罪本质特征新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勇 《法学研究》2001,(6):1-21
刑法学犯罪概念研究必须正视而不是回避客观存在的犯罪本质特征 ,犯罪本质特征是社会危害性的基本观点应当得到坚持 ,但犯罪本质特征不是单一的社会危害性 ,而是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矛盾结构。区分立法与司法的不同角度是正确审视犯罪本质特征的关键。立法实践与司法实践应当与犯罪本质特征保持恰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