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特别是今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甚至自己出面"购岛"。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土主权,这一点有充分的历史事实和法律依据。然  相似文献   
72.
《党课》2013,(15):19-20
受政党及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一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把西方政党制度看做是具有“普世性”的现代政党制度的误识,特别是把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视为现代政党制度,更是错误的。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3.
管淑侠 《思想战线》2007,33(3):136-140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认识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肯定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对历史事实正确反映的客观性。非理性、价值因素参与认识过程使历史认识呈主体性。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局限性决定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74.
孙敏 《人权》2006,(6):29-32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起诉日本作者东中野修道,松村俊夫及日本展转社株式会社名誉侵权案,8月23日经南京市玄武区法院一审判决胜诉。这一消息立即占据了当日各大媒体和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这是自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中,首次在国内赢得的诉讼,被认为是中国司法史上首次用法  相似文献   
75.
一段时间以来,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在监狱理论研讨活动中,把“三个为了”说成是毛泽东主席在审定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秘书处起草的《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草案)》时亲自加写的一段话;还有些同志把“三个为了”说成是建国初期的劳改工作方针,也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劳改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76.
1975年,在中国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异乎寻常的事件--评<水浒>.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人似乎从中嗅出了这样一种味道:评<水浒>有点类似于1 0年前(即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不是一场大的政治运动又要来了呢?然而,评<水浒>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后来有人说:评<水浒>本是毛泽东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被"四人帮"利用了;有人说:是毛泽东有意要搞一场政治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起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太贴近历史事实.那么,评<水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77.
道德约束力的他律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泛法治主义"提出的"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这样一种"法无禁止则自由"的观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道德既有他律也有自律,而且从来都存在着他律的执行主体,当今中国只是到了现在,这一主体才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逐渐弱化和消失的"。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既要整合传统道德文化、发扬革命道德文化、学习各民族优秀道德文化,又要构建合乎中国特色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8.
《实事求是》2014,(6):1-1
<正>如果说中国没有法制,可能不准确中国的法律制度始于4100年前周朝:"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如果说中国少法治多人治,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与农业文明相适应,中国的社会细胞和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是血缘而不是契约一个家庭里的家长就是依据血缘关系确立的最高权威这是所谓的"家天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国内史学界关于“历史事实”概念的认识,长期陷入“历史事件—历史事实”二分法这一西方话语的逻辑怪圈而无法自解,这是导致无法厘清历史虚无主义根源的重要原因。重建历史学中的“事实”关系是摒弃西方话语的关键。历史“元事实”是历史载体和历史认识形成的母体和源泉,由基本事实、过程事实、因果事实、观念事实四种类型构成,且具有真存性、根源性、庞杂性、唯一性、系统性、连续性、变化性、传承性、不可见性、难验性等特性。历史学家要达到的书写目的是,借助历史载体,运用历史、科学、艺术和价值四种思维而获得逻辑事实。逻辑事实是历史真实与历史认识的有机统一,是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科学性与艺术性、逻辑性和想象性的知识生产。其中,求真是史家之秉性、逻辑事实之基石、史学之根本。  相似文献   
80.
近两年,在我们这里,讲传统文化有点热。讲堂、讲座、讲坛多,外来、本土讲者多,讲题自然也多。听闻过其中一些,感受可一分为三:或有所裨益,或有些疑惑,或不知所云。于是深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个大题目: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很不容易;做大文章,则更难。要讲清楚,起码有两个前提,一要回到历史事实,二要有点辩证法;有这两前提,也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