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最髙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巳于2013年3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由最髙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4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2.
长期以来,流行着"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理论教条。新税制下增值税的设计表明了对税负转嫁的认同。企业税负转嫁实质上是依附于商品价格运动的经济利益再分配行为,有其内在的生成机制、运作机制、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首先取决于资源持有者对税负的反应程度。国家必须兴利除弊,大胆利用企业税负转嫁行为调节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43.
典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物权制度之一,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厚的底蕴基础。虽然《物权法》对这一制度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制度没有生存意义。本文从典权的历史传统以及特点入手,对典权制度进行新的历史分析,指出了典权制度虽经千年,但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仍然可以胜任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4.
关于罪数论共性机理之探讨——不同罪数模式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非价内涵是反映犯罪本质的价值性概念,是构建不同罪数模式的共同思考基础。一罪与数罪的划分必须根据犯罪事实对犯罪本质的表现状况来决定。犯罪非价内涵是由诸多要素通过彼此联系所形成之综合力量所表现的。对犯罪构成标准的运用要通过与犯罪非价内涵状况的联系实现刑法的充分评价,并禁止重复评价。作为刑法评价结果,罪名宣告和刑罚宣告各具独立的功能,应分别对犯罪非价内涵的质与量做出合理反映。  相似文献   
145.
对价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对价原则在现代契约法中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英美契约法体系中没有可以代替对价的制度或原理,对价不可能被轻易废除。对价的本质是灵活的,对价的体系是开放的,对价将继续作为英美契约的构成要件而存在,但是它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6.
环境犯罪的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莉 《法学评论》2007,25(6):110-115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价性以及犯罪成本相对较低是环境犯罪产生的原因。利用刑罚遏制环境犯罪必须严格把握在刑罚成本不超过预期刑罚收益的限度和范围内。根据刑罚边际威慑效用递减的规律,投入的刑罚所产生的边际威慑效力等于所投入的边际刑罚成本是环境犯罪刑罚控制的最佳点。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的控制对策:适当扩大环境犯罪圈;尽量利用罚金刑;增设环境犯罪的资格刑;努力提高环境犯罪刑罚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7.
涤除权制度源于法国,主要为日本民法所继受,在瑞士民法典中也有所体现,是传统民法中一项古老的制度。因涤除权的行使给抵押权人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害而备受争议,几十年来保留与废止之声不绝于耳。我国商品房预售情况的具体分析,表明这是发挥涤除制度功能的一种典型形态,涤除制度在我国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必要,应经过合理的制度构建予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8.
149.
【要点提示】票据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票据的合法取得必须以对价的给付为条件,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否则持票人将不能享有票据权利。但对于对价的界定以及如何视为已经给付对价,由于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司法审判实务中必须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50.
春杨 《法学研究》2011,(3):175-193
明清时期民间田土买卖盛行找价回赎之风,围绕着找价遭到拒绝或多次找价,在新旧业主之间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乃至诉讼。依据徽州契约和州县官员办案手记等资料,可以看到田土找赎习俗和纠纷形成的原因,明清朝廷、地方官员及民间百姓针对找赎习俗的不同态度及州县官员解决找赎纠纷的依据和方式。虽然民间找赎习俗与国家律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明清朝廷因时制宜,不断调整有关律例,地方官员在执法中灵活变通,充分考虑当地民情,这使得田土交易秩序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