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76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官员孝考     
风起云涌推孝考河北魏县过去因乱而闻名,这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假药案等事件,大、乱、穷被称为魏县的三大特点。2010年末,魏县再次扬名全国,但这次的关键词是孝。魏县官员提拔重用需经孝道考核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该县村两委换届时,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要求,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准进村‘两委’班子,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的人一律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222.
孝道是调节人群内部上下辈间关系的范畴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各历史阶段调节的范围和具体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孔孟的孝道观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由于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面临的任务不同,他们的孝道观念也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23.
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促进现代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就是要实现孝从传统道德的核心基础地位向现代家庭道德规范的回归;从强调角色义务意识的孝道观念向注重感情互动的转换;从单向度的义务规定向权利与义务并行互益的转换;从单一性孝道实践模式向多样化的转变以及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转换。  相似文献   
224.
孝行天下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中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孝文化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骨血中,它对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5.
孙慧明 《前沿》2011,(23):202-204
传统孝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我国社会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曾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家庭养老的思想基础即传统的孝道又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利用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等方面,来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226.
孝道     
  相似文献   
22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更应将孝道放在立身首位,以孝敬父母为最基本的品德。在这方面,近代不少文化名人堪称我们的表率。  相似文献   
228.
常回家看看     
这里说的回家,是回父母家,也就是歌里唱的“常 回家看看”的家。家中有父母,应该是儿女的福气。 特别是人过中年,回家就愈发使你挂记,甚至成了 结,把你牢牢拴住。因此不管多忙,也要回家看看,在 我,这已成了周末雷打不动的事。我觉得,回家不仅是 老人需要你,同时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也需要老人关 爱。虽说你已华发满头,可在父母跟前,他们一句嘘寒 问暖,一句叮嘱,都会使你感到做儿子的幸福。  相似文献   
229.
从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出资10万元,组织3个调查组,历时50天,踏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5万多公里,走访了万余名农村老人,对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30.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一直被统治者作为软化臣民的“心治”工具而加以利用,因此内容显得十分芜杂,其中许多的糟粕,是我们必须予以抛弃的。但那些经过各个时代人民群众提炼与改造,已融入我们民族血液之中的合理因素,我们则应该进行新的诠释,使其发扬光大,这对于建立真正平等的、民主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