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92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钭晓东 《法学》2006,(2):97-105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利益的衡平与反哺”是对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战略的一次提炼,也是对转型社会中“弱势主体及弱势利益”的倾斜保护,是实现“契约到身份”命题更高层次回归的一次彰显。就国家生态安全而言,西部的战略地理位置、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能力的贫乏,决定了倾斜保护西部生态安全、拓展环境法律矫正机制的战略意义,它将是“利益衡平与反哺战略”在生态安全问题上的一次实践,也将为整个和谐社会体系建构生态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72.
李淳风 《南风窗》2014,(3):60-62
在城市的孩子努力去供给在农村的家庭,这几乎就是城市“反哺”农村的唯一形式,然而实质上,这还是农村的“自口甫”。  相似文献   
7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利益的二元化。这就必须从破除城乡利益二元结构这一关键环节人手,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构建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74.
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所具备的条件,结合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得失,认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实现.并提出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增加农用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吸收私营企业参与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等四条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76.
感恩,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并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这些话虽朴实无华,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77.
韩俊 《求知》2007,(10):13-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完善“少取”的基础上,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步伐,逐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78.
彭阳县是宁南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具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弱。这就决定了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找准焦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相似文献   
79.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及有关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研究国外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与条件、途径与措施、政策与策略,对于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政策》2008,(7):61-62
财政部指出,今明两年,财政部将进一步落实“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财政部将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使“三农”投入总量、增量、增幅以及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明显高于上年。同时,深化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行之有效的投入激励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财政部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