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郭汾阳 《同舟共进》2009,(10):71-71
最近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施雅风口述自传》是其中一部。施雅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如今的浙江大学是他的母校。当年在浙大求学时,施雅风不仅体验了师生们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有机会看到了生活于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并受到了民主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172.
散木 《党史博览》2009,(6):42-47
张颖女士曾先后著有两本回忆录:《风雨往事:维特克采访江青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沧桑文丛”之一,1979年版)、《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忆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以及在香港凤凰电视台的《口述历史》节目中作了一场关于“《红都女皇》事件”的采访谈话。  相似文献   
173.
清朝末代皇后隆裕在签订大清退位诏书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如何?《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慈禧曾孙口述实录》根据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先生口述,郝晓辉整理而成,为我们展现了清宫的某些内幕。  相似文献   
174.
固定后的口述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有学者认为,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就不再是口述作品,而是转变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其他类型的作品.在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的基础上,认为作品类型并不会因为载体的改变而改变,口述作品固定在物质载体后仍然是口述作品,不会转变为其他类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5.
本文介绍了美国“批判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此方法,以协助越南防空作战为案例,对曾任空军作战部副部长、福空参谋长的恽前程同志访谈录、有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学术评估。  相似文献   
176.
177.
朱佳木先生指出:口述史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工作方法,一种成果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理论.它突破了以往历史著述偏重于政治和上层、较多地"自上而下"写历史的传统,使普通人的生活、社会的变迁、人民大众对历史的认识更多地走进了史学领域,从而有助于把"自上而下"写历史和"自下而上"写历史结合起来.这种新的史学方法、形式、理论,特别适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8.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9.
2018年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后,残疾人对信息与作品的获取与可及性等权益和福利的保障受到高度关注;作为无障碍格式的特殊作品,无障碍电影的发展问题近年也成为电影界的热议话题。尽管我国已经在无障碍电影发展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并且《马拉喀什条约》近期已在我国生效,但在无障碍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最突出的版权障碍问题。为此,对我国无障碍电影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作深入研究并提出促进该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与路径,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0.
<正>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归侨口述史·广西篇》于2022年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梁茂春教授和陈文教授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大量的走访、谈话、记录和编辑工作,为读者呈现了一本近40万字的归难侨访谈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民族主义等众多内容。书中42位现居广西的归难侨,曾侨居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他们以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再现其在侨居国及回国后的经历,还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也生动地展现了归难侨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一、历史中的“无名者”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接收了大批东南亚归难侨,他们被安置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东南亚归难侨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归国华侨华人组成,或因受到东南亚国家“排华”问题影响,被迫离开侨居地;或因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辗转回国,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归难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等都与大陆其他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归难侨研究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