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是中国的美学翻译理论丰碑,更是指导中国诗词译出国界的奠基石。从英译《诗经》到《楚辞》到《英译唐诗三百首》到《英译宋词》《元曲》;再到英译《毛泽东选集》,每一本译作都无不反映着许先生一直所倡导的"美"(音美,形美,意美)、化(深化,浅化,美化)和"之"(知之,好之,乐之),每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词,在老先生的笔下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让更多的外国人和年轻一代的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热词     
《方圆》2020,(7):5-5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日本援华物资上的这些古诗词吗?这些名句曾在网友中引发热议,在中国疫情最艰难的时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暖意。如今,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中国也向世界伸出了援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长达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瑰宝。古典诗词是人文资源的丰富宝藏,古诗词的内在魅力与外在形式,无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要求,是大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最佳载体。一、当今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当今大学古典诗词学习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大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塑造的深刻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社会思潮日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音韵、声调和节奏的美感。但是,现在用普通话读古诗词有很多不押韵或节奏不和谐之处,客观上造成了对古诗词美感的破坏。这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以中原音韵为官话通用语言的发音系统,现在被普通话语音所取代。中原音韵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变为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四声。其中,入声字的读音规律对古诗词的解读影响极大,尤其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注意。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继承、流传和发扬,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此种现象的讲解。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第一小学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古文功底,而且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多次被黄冈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与被爱,天经地义。从古至今,爱情成为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主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这是中国古老的爱情诗章。而几千年后的今天,爱情之歌在中国时时有人唱,处处有人唱。在这篇文章里,让我们一起漫步于中国古代爱情诗苑里,从中领略爱的真谛、爱的力量、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7.
正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因为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古诗词里也称黄花,是长寿之花,又是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重阳节簪菊花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给钟繇的书信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菊花而簪之,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古诗词中找寻不同的元旦记忆,自然是一种美的悦享。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笔下的《田家元日》中,一句无禄尚忧农,描述了读书人常年  相似文献   
19.
怀古诗词的文化心态和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人咏史怀古,其文化心态基本不出儒道两家模式。按照儒家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缅怀古迹,诗人在古今感慨中必有所褒贬,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社会政治或自己现实人生有所指导。按照道家以宇宙为本体的世界观去观照历史,则表现的是超越的智慧:历史留给人类的毫无例外的是破败荒凉,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唯一能把握住的是现实的人生,超越历史的凡俗,享受美好生活。两种文化心态,决定了两种诗歌的风格绝然不同。前者或雄浑,或深邃,以力度胜;后者则空灵超然,以神韵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