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269篇
中国政治   405篇
政治理论   107篇
综合类   1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五大发展理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基于人的发展的"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典范和实践总结。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世界历史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正确认知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导向与发展最终目的指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2.
从非正规就业组织到社会企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企业是一个新型的就业组织。我国的社会企业是由非正规就业问题引发而来的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组织。它能够有效地协调经济社会冲突,在回应社会群体需要、推动底层群体向中层流动、提供积极的福利保障模式和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企业将演变为社会公益供给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93.
李松  杨钟红 《半月谈》2005,(5):30-3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长瑜推介:能否办好公益性文化机构,是检验党在文化领域执政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探索是值得关注的。在全国许多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不景气的情况下,朝阳区文化馆积极探索兴办公益文化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推出了一大批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项目,同时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为公益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良性发展机制的建立,为公益文化展示了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99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取向及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向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转型,是文化公共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的客观要求。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应该由政府、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四个方面组成,并有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95.
我国民间组织“民间性”的异化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民间组织因其"民间性"而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自主力量。但我国的民间组织在产生方式、组织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异化了其"民间性",使其在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中出现了功能不足。因此,只有从强化"民间性"的角度对异化现象进行矫正,才能使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社会自治作用,才能推动我国社会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6.
宫笠俐 《东北亚论坛》2012,21(3):98-104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相似文献   
997.
文章认为我国应建立标准合同审查制度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对合同进行行政监管,并且探讨了在合同行政监管过程中不宜赋予行政监管机关无效合同确认权.针对合同行政监管中存在的合同效力的确认问题,文章提出了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公职人员在我国相当于宪法41条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公民因对公职人员发表批评、检举等言论往往被以诽谤为名追究各种责任,公职人员的名誉权与公民言论自由发生了现实冲突。考察西方诽谤立法、司法实践,公职人员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冲突有由部门法调整向宪法调整的倾向。在我国当前背景下,对此冲突应从宪法的高度寻求解决机制,探究宪法规定的精神并运用此精神在个案中进行价值衡量和合宪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999.
车浩 《法学研究》2009,(5):145-163
假定因果关系与结果避免可能性是客观归责领域里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不影响归责;后者是否影响归责,要根据“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法来确定。只有在遵守义务能避免结果时,才能归责给违反义务的行为人;当遵守义务也不能避免结果时,义务违反与结果之间欠缺内在关联,应排除归责;当结果避免的可能性不确定时,应根据罪疑唯轻原则对行为人做有利认定,视为义务违反关联性欠缺,从而排除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不是条件说或相当因果关系说能够代替的。  相似文献   
1000.
论宪法权利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权利的构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规则构造,一种是原则构造。规则是明确命令,它的应用形式是涵摄,而原则是最优化命令,权衡是它独有的运用方式。原则构造迄今引发了诸多反对意见,最为重要的是对权衡的理性的质疑。本文是对权衡理性的辩护。通过发现和证立隐藏在德国宪法诉讼中合比例审查背后的衡量公式,文章尝试证明权衡是理性的,原则理论就此有能力成为宪法权利的基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