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253篇
中国政治   467篇
政治理论   209篇
综合类   3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新的信息载体及其传播方式,具有后现代性的一切特征。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语境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写作方式和审美特征,它所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尺度不仅针对网络散文而言,同时也针对所有散文作品,包括散文的文体类型、文体功能等因此发生了质变。网络文学中的散文创作往往以反文学、反美学的方式书写着自我,以叛逆的姿态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22.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历三十年时间,这三个十年同时也是中国青年走向社会舞台并逐步彰显自身文化价值的一个演进过程.流行歌曲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类型,它的兴起与中国当代青年现代化的逐步自觉是同步的.本文以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展为坐标,分别以三个十年为界将这段历史划分为三段,意在揭示新时期三十年在社会层面上中国青年思想文化的演变历程,以期对当下的青年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3.
中国宗教自由的事实不时受到一些美国政治家质疑。他们脱离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抽象地讨论中国政教关系,以根源于基督宗教历史经验的美国话语,解读中国宗教自由状况,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对于中国政教关系的和谐也是无益的。正确解读中国宗教自由状况,必须去除美国话语遮蔽,实现宗教自由中国语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4.
教师发展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教师的角色问题是整个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各种后现代教育学派对现代教师所充当的角色进行了分析与批判,主张其实现角色的转变,这为我们重建教师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5.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出快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执法人才已然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公安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此要从高度重视有形文化建设的品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以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化警务化管理内涵,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塑造个性、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精神,来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安院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6.
杜平 《同舟共进》2008,(6):9-11
拉萨暴乱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似乎是非常默契地结成了反华统一阵线,以新闻报道的手法向世界散播中国政府"侵犯人权"、"压制宗教"、"破坏藏族文化"的虚假信息和谎言,竟在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层面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7.
语用推理是语篇理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语篇接受者在语言解码后,还需要运用一系列推理规则,从语言信息前提和语境前提中推导出一个结论,即语篇的隐含意义。语用推理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推理。在一般的逻辑推理中,仅借助于前提就可以推导出正确结论;语用推理则需要依靠语境信息。这使语用推理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语用推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探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语用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8.
蔡道通 《法律科学》2004,22(4):39-46
后现代理论对中国刑事政策的选择是有其意义的 ,可以说 ,它为中国的刑事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与切入点。后现代理论认为 ,世界应当是多元的 ,“他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建构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检讨并确立中国的刑事政策应有所启迪 :应当警惕刑事政策对作为“他者”的少数人的可能霸权 ;刑事政策的选择应当体谅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29.
黄立华 《求索》2011,(5):210-212
本论文首先讨论生态文学话语生成的生态环境,然后以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洼地》和吉姆·格雷斯的《石头的礼物》这两部后现代小说为研究文本解读其中的环境隐喻,阐述自然和人类融合形成相互联系的主体间性和自然话语,揭示出后现代小说变得越来越以生态为中心了。  相似文献   
130.
岳玉荣 《求索》2011,(9):64-66
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科学观范式是在反思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主要对两种科学观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态势进行阐述,通过对两种科学观的形成与演变的理论特征、方法论特征及其两者对现代科学观关注的焦点进行历史的审视和比较,认为两种科学观的贡献在于实现了科学观的文化转向,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的人文与科学,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它们撕开了现代科学观困境的真实面目,引导人们将目光投向人文和科学分离与融合的新视域。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两种科学观的比较,能够对当下科学理性的回归和科学教育的审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