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本文考察了美国侵略越南战争时期战略村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及具体的实践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框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对该计划的扭曲与背离两个方面揭示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2.
张扬 《中国减灾》2012,(2X):58-59
<正>作为新生代互联网工具,微博以其"娇小身躯"创造了传播速度的新纪录,掀起了一场"微革命"。但是,任何新技术形态都是一把双刃剑,"微谣言"来袭,让人莫辨真伪。"10月18日,157路的司机载客,当时车上没几个乘客了,公交车后面十几米处有个老人摔倒了没人管,他去帮忙还送老人去了医院。可是老人昨天早晨挂了,现在家属讹上他了,那个地方当时没有监控,现在97.4交通广播也在寻找车上证人,如果你当时在现场请告之真相。"2011年10月22日晚22时14分,腾讯微博网  相似文献   
153.
一 自吴道子画钟馗之后,历代画家多画钟馗。玩味不同的钟馗形象,探究画家的思绪,是很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4.
对于著名诗人吴梅村,学者对其研究的已经算是相当深入,但是,对吴梅村的史官心态,人们却较少关注。他的咏史之作、以及后期作品中频繁出现心灵的忏悔等,都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史官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吴梅村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5.
初次得知吴启迪校长患病,那是1999年8月。据报纸披露,正在同济大学校长岗位上办公的她,突发高血脂诱发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心脏8次停止跳动。后获悉经过医院146天全力抢救,她才九死一生奇迹般地挣脱了死神的魔掌。  相似文献   
156.
柴禾情结     
小时候,家里很穷,炒菜做饭一日离不开柴禾。那时,父母在生产队里早出晚归。收割谷子了,队里派人将稻草扎成一把把,分成一堆堆,按每家的人口分到家。放学后,我和哥哥将沉甸甸的生稻草挑回家。等打完谷子,家里就堆了几千斤的稻草。太阳当空的日子,年迈的奶奶便一把把的将稻草倒放着在院子里晒干,微风吹起,满院漫溢稻草香。  相似文献   
157.
李辉 《同舟共进》2009,(1):31-34
"文革"时期,造反派刊物刊登的丑化漫画和"封号",左起依次为":二流堂后台老板"夏衍、"堂长"唐瑜、"二流堂神童之一"吴祖光、"干将"叶浅予、"国民党反动官员"黄苗子、"国民党御用文人"丁聪  相似文献   
158.
东北 《政府法制》2008,(4):37-37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在清朝的官场,钱是很神通广大的。清谚云:“捐官做,买马骑。”捐官(捐纳、捐班)即清政府公开推行的用钱买官制度。按照清朝的规定,除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优伶等不得捐官外,其他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当。“某大人以捐纳致通显。初捐佐杂,既而渐次捐升至道员,俄而得记名,俄而补缺,俄而升官,俄而捐花翎,俄而加头品顶戴,历任至封疆,无非借孔方之力为之。”清朝的吴趼人在《俏皮话》中揭露了捐官即买官的实质。在清朝,官职确实已成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159.
李永军 《传承》2010,(25):16-18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几天后,便以1936年2月的旧作《沁园春·雪》赠柳亚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相似文献   
160.
本文从政治与法律的内在关系出发,系统考察了中央在引发广泛争议的吴嘉玲案件运用"人大释法"权力否定了香港终审法院对基本法有关条款的解释.作者认为,基本法设置的解释机制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权在实质上构成"最低限度的司法主权".在此基础上,本文细致分析了中央在此次"人大释法"中的政治考量以及由此形成"人大释法"的宪法惯例雏形.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央在处理香港问题上采取的政治哲学包容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法治传统、马克思主义中的共和主义传统和中国古典的儒家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