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统一适用的法律与法律的统一适用是关乎法治的两个命题。前者是立法层面的问题,强调法律的普适性;后者是司法层面的问题,追求法律适用机制和适用效果的统一。同等情形同等对待,同类问题同样处理,构成了现代法治社会中司法公正最基本的技术化标准。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法律适用的统一何以可能?成文法固有的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的缺陷何以克服?  相似文献   
92.
崔秀军 《前沿》2011,(18):66-68
儒家的德治理论是一个严密的政治思想体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行政架构建立和执政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儒家文化是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周文化的思维方式、思维框架、话题内容、利益立场对于儒家的理论展开,起到了定向的作用。儒家之所以形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与这种文化定向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3.
人人为党分忧,党才无忧;人人为党尽力,党才有力;人人为党添彩,党才光彩。——题记 有人说,干好一项工作不是难事,难的是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将它干好十次、百次、千次……经得起千锤百炼,依然热情不减、初衷不改;很多人真的做不到,但他却做到了。长期的笔耕,在别人眼里是那么寂寞而枯燥,但他始终乐此不疲,从不懈怠。他就是今年再一次评上吕梁市纪检系统先进工作者的方山县纪委正科级纪检员刘斌。  相似文献   
94.
文章运用史料描述、分析了丰子恺与周氏兄弟之间一些鲜为人知 的文化交往,从中折射出三位文化名人殊不相同的人格品性。  相似文献   
95.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很厉害”的统一战线谋略家。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他采取了忍让母、弟,有理有节;假托王命,联军伐宋;打、拉王室,适可而止以及分化敌人、礼贤下士、善于纳谏等统战谋略,从而促进了郑国内部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保证了郑国对外战略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6.
汉派服装秀     
戴玉 《南风窗》2013,(24):22-22
11月14日晚的武汉国际时装周上,汉派服装抱团组成了"汉工场"进行首秀。模特身着设计大胆的半透服装走秀,现场还有"穿越"为主题的秀场表演。服装设计领域需要掀起更猛烈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97.
“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听着王菲那缠绵哀婉的歌声,令人有些伤感,不禁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父亲周利人是2001年1月19日下午去世的,细细算来父亲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正好100岁。  相似文献   
98.
陈谷嘉 《红旗文稿》2014,(10):24-29
正一中国古代先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当今我国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倡行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与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可以这样说,以人为本的主张可从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特殊路径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根据历史记载,在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先人们已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肯定。《尚书·五子之歌》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夏康的弟弟劝说夏  相似文献   
99.
《各界》2012,(6)
在同时代学人中,章太炎(1869-1936)是最难定位的一个。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  相似文献   
100.
"诸葛亮啊诸葛亮,想不到你这一脸苦大仇深的,也有这么不厚道的时候哇。"读史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我们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如果细细究其本源,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回事。有时候,当了解了它本来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