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从历史逻辑审视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实践发现,共青团思想引领在掌握政治引导主动权的同时,也存在一种忽视或者矮化青年群体品德养成与道德教化功能的趋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青年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在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布局中仍需进一步凸显和强化。对共青团而言,品德教育是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方法与工作载体,也是价值目标和意义归宿。高校共青团要将"以青年的名义调研青年"作为思想引领的逻辑起点,将"以品德文化感召青年"作为思想引领的逻辑中项,将"以青年榜样激励青年"作为思想引领的逻辑重点。  相似文献   
22.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6):F0003-F0003
近日,自治区九三学社专家一行来到多伦支教。在多伦四中,自治区九三学社老龄委副主任田神武给300名师生做了《做最好的自己》主题讲座。自治区九三学社副主委闰伟、锡盟委统战部副部长刘和平、多伦县政府副县长赵霞、自治区九三学社老龄委主任陈月梅参加科普讲座。讲座后给师生捐赠了精心制作的品德教育光碟。  相似文献   
23.
昨天中午,汪主任把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的任务交给了我,并要求我代表南京市教研室在开幕式上讲话,所以我感到措手不及;我是一个教了20年语文的中学语文教师,而今天参加会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政治教师,议题也是有关中学政治教育的议题,所以我是标准的  相似文献   
24.
正由周子云主编的《新华家训》(新华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向家长讲述如何体现爱的品德教育的著作,回答了家庭教育中如何增强科学家教观念,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志向、道德、行为、礼仪、好学、记忆、心理、创新、理财等方面的问题。书中介绍了286个关于家教的典型事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创造学原理,形象生动地引导家长着力帮助孩子学会做人,注重道德修养,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家教格言、读寄语、诵诗歌、看图画,引领家长提高学家教、融智慧、育英才的本领。读后感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5.
张艳 《各界》2009,18(4)
21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迅猛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技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在这个经济转型期,必须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政治和思维方式.在这个经济转型期,必须加强职业学校的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6.
说到学生品德教育,教师和家长普遍感到有些棘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励与疏导是当前学生品德教育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手段。  相似文献   
27.
一些教师不研究学生的思想的新变化,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在教育中仍坚持传统的训斥式教育,以为对学生要求越严,品德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这种对学生的压服式教育由于缺乏师生问的民主协商和情感沟通,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参与,效果很差。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是充耳不闻、心猿意马、昏昏欲睡。由此可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倾情投入,以情动人,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28.
为了体现“以德治国”的思想,在高职教育中应重视品德教育。为此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时的师德标准,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优化教风;其次是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严格教学管理时,使品德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相处、合作,以体现德育的时代精神,最后是要加强对学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9.
犬儒主义从最初反映人生态度的一种贫困哲学慢慢演变成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一种现代社会思潮,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犬儒主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其流行泛滥之势愈加剧烈。如何削弱犬儒化给青年、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提升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代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0.
张小燕 《唯实》2002,(7):53-55
高校品德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诸种品质的过程 ,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是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为了突破现有高校品德教育在某些教育效果方面的“瓶颈效应” ,在高校品德教育中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心理科学原理丰富了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高校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要做好品德教育工作 ,首先必须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活动是相当复杂的 ,它既受主客体双方的相互作用 ,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因为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出现认识偏差 ,当教育对象思想上新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