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32篇
中国政治   143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唯物主义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并不只有一种含义,除正统含义之外,还有其他三种含义.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是:物质是唯一真实存在的实体,上帝和心灵实体并不存在;世界由物质及其运动构成,物质世界及其运动是自为的并具有客观规律,而不是上帝、心灵实体和思想观念对物质世界起决定作用;物质而非上帝和心灵实体是思想观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实事求是”即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规律性,“实事”可以是在人类实践之外存在着的,“是”就是客观事实的“规律性”。而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事”是人的存在本身,“是”是关于人自己的存在的规律,“求”就是作为对人的存在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曹文清 《实践》2011,(10):46-47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纲要性地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的构成和形势,并以这种具体的分析为基础,从理论斗争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战略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在绝大多数人文科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区分出人文科学领域中真实的对象和想象的对象,并识别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盟友。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通常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初步确立起来的哲学唯物主义思想就体现在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之中。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仔细解读,可以发现活动的个人,才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点之所在。借助活动的个人这一原则的确立,马克思一方面克服了黑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思想,另一方面直接超越了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为其后来从实践的角度展开对个人和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的含义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这种个人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11,(6):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受世界观统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人们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道路。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我国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在关于自由观问题上均陷入唯心的泥坑,"把自我解放的特定的历史行动变成为‘自由’的抽象范畴。"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实践上的自由,是历史的、具体的自由,具有阶级性,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与解放必须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和解放程度取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批判法国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础理论环节,内在地关涉到理解唯物史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马克思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但也欲实现其人道理想,成为“实践的人道主义”.厘清二者价值论上的关联有助于理解法国唯物主义的实质及新旧唯物主义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