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132篇
中国政治   143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  相似文献   
72.
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表明:历史就是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而体现在恩格斯论述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过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专门领域,不能把它混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相反,只有在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才能准确把握恩格斯自然观的性质,尤其是它对自然科学的依赖性。在恩格斯的语境中,自然科学面对的并不是"自在的"自然界,而是"现实的"自然界。"自在自然"是一个假概念。恩格斯虽然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的视野中研究自然观的,但他的方法迄今为止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宏观意义上的生命观,即对于生命的起始、价值、追求、终结等问题的系统认识。作为深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先驱,费尔巴哈主张现世的生命过程观、自然的生命起止观、类本质的生命价值观,将生命视作存在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的类属性的集中表现,力图将人类生命从宗教的控制中抽离。对于费尔巴哈的生命思想,马克思予以了批判继承,一方面,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对于现实、现世生命的追求,在自然与感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具有类本质属性的现实的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劳动等要素引入生命问题的场域,构造出更为完善的唯物主义辩证生命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式传承,以此实现对费尔巴哈生命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74.
美好生活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目前学界对获得感的研究还存在对人民主体性作用认识不够、对获得感产生的主客互动过程研究薄弱、缺乏从教育关怀的角度研究获得感提升的路径等问题,这与底层思维缺乏实践唯物主义的理性视角有关。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从获得感的实践本质、社会历史本质、辩证法本质和唯物主义本质四个方面重新审视获得感的内在意蕴,从而导向把社会理性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关怀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统一起来提升美好生活获得感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5.
76.
群众性是马克思主义同传统理论之最大不同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提供的审视世界的视角、变革世界的方法和规划未来的蓝图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其群众性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苏东剧变中,作为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被证伪,以"马克思"为标识的意识形态现象学出现颓势,但这绝非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及其群众性被证伪。这恰恰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能被教条化的,其群众性是不能被曲解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还将在"共产主义革命"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7.
位涛 《党史纵横》2015,(2):63-64
《共产主义原理》产生的时代背景《共产主义原理》写于1847年10月底至11月,是恩格斯为德国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第二个纲领草案。这个草案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却成为《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基石。《共产主义原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思想观,提出了初步的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吸收了19世纪早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预测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体  相似文献   
78.
79.
把具体的法律现象法权对抗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考察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法权对抗、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法权对抗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法权对抗问题在资本主义视野下的衍生与发展,进而探索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在理论界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希翼在充分挖掘和消化马克思法哲学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对法权问题的理解与把握更客观、更科学。  相似文献   
80.
龚超 《理论月刊》2010,(1):22-25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社会环境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教育影响;在分析了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较系统阐析了社会教育的哲学基础,并从社会教育内容、目的和任务等多方面拓展了社会教育的内涵,提出共产党人要随时尽可能教育无产阶级,使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唤醒劳动人民投身革命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