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54篇
中国政治   135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劲松 《人民论坛》2014,(10):231-233
动漫是日本大众文化中最成功的文化产品,在日本文化输出与国家形象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漫思维是指一种感性的形象思维模式,也是典型的日式思维,时空观念交错、立场以己为主、执着外表形式、盲目崇拜实力和简单拼凑它者是其主要特征。动漫思维影响着当代日本外交,其表现为: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不顾他国人民的感受,往往使自己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2.
23.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4.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它采用了古今混融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性审视,显示出了鲁迅先生希望通过历史向现实复归的强烈倾向,同时更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形态的执着沉思,这两点汇聚形成了鲁迅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5.
吴明 《党史纵横》2006,(2):41-41
过去一听到“德国”一词,往往让我联想到电影上的“纳粹”“、法西斯”和“希特勒”,眼前就出现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暴行。当我漫游德国以后,我又认定如今的德国人是那么热情诚挚、友好善良。修改教科书在“二战”中,德国是侵略国,也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国家。如何客观而公正地书写  相似文献   
26.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本、话语的滑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特征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史编纂学已经表明,所谓客观历史并不存在,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文本,而且这些文本既无作者又无中心思想,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不过是一些能指符号的堆积或能指符号的滑动,是一种写作。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历史对象如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意飘飞,无固定的线路,有的只是“踪迹”,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方式去捕捉它、琢磨它,结论无所谓对错;又如一个泥团或沙滩上的沙子,人们可以随意把它捏成任何形状的东西。而瞻姆逊、贝尔在各自的理论中强调…  相似文献   
27.
自恩格斯提出"两种生产"理论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便始终不断,对于"两种生产"理论大体存在三种态度,它们都是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对立说",二是"特殊表现形式说",三是"内在一致说"。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认识关系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两种生产"理论的适应范围问题即能否用"两种生产"理论指导我们现实的工作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搞清"两种生产"理论的确切涵义,正确认识"两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28.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历史学习和教育,二是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强调历史研究方法要得当。这不仅为我们学习、总结和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对邓小平在新时期创立新理论、开辟新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9.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30.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