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781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528篇
政治理论   121篇
综合类   5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余俊 《清华法学》2023,(5):162-178
纵观世界各地商标观念的形成,大抵遵循物本和人本两条进路。物本商标观发祥于中世纪的欧洲,它以交换物的自身优良品质为商标观念的基础。作为商标前身的工业标记原本是手工业行会监管产品质量的一种手段。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此类标记逐渐孕育出商业功能并被视为一类新型财产,最终完成了从工业标记向商业标记的革命性转化。相对地,人本商标观最早可追溯至周代中国,它以字号等人格符号的品德寓意作为商标观念的基础。在数千年的商业实践中,人们对字号等符号所蕴藏的人格内涵进行商业化利用,使之与商铺或其产品建立起指代关系,最终实现了从人格符号向商业符号的革命性蜕变。物本商标观和人本商标观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独特经济社会条件的产物。尽管在起源时间、演化路径、内在驱力、呈现样态和历史命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二者在各自的文明体系中都对商业文明的创新性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也都是人类商标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标志性成果。推动中国式商标法治现代化,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等长期性难题,需要在借鉴物本商标观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与人本商标观的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162.
尹田 《法学杂志》2006,27(3):10-12
国家财产包括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包括为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国家通过投资或者拨款而进入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除公有物及公用物之外,国家即丧失其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国有企业等私法人或者行政机关等公法人享有,国家享有投资人或者设立人的权益.国家所有权或者由宪法或其他公法直接创设,或者关涉公共利益,故其性质为公权而非私权,不具备私权特征且基本不适用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民法为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应由公法加以规定和保护,"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应成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3.
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对民法典中物权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涛 《法学论坛》2006,21(2):68-75
土地公有制与私法理念的差异使我国的物权立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土地所有权集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于一身,便于政府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积极的干预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也可能因为过分的干预而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干预的形式主要应该是对土地规划的严格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土地权利体系中缺乏土地下级所有权这样一个中间环节,影响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4.
董新凯 《北方法学》2023,(2):89-105
商标法通过保护商标识别功能来实现立法目标,对商标相关事实的认定应当充分考虑商标识别功能是否受到损害,这就涉及到对相关主体认知的考量。关于主观认知,目前商标法规定了“消费者”“公众”“相关公众”和“社会公众”等概念,这些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主体的认知也有较大不同,在商标法适用中应当优先考虑消费者的认知情况。在认定商标相关事实时商标行政管理人员和法官应当主动将消费者认知作为基本依据,消费者也可以利用商标法规定的程序使其认知情况被更好地感受到。获取消费者认知的基本方法是商标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法官将自己想象成具有普通认知能力且处于一般谨慎状态下的消费者而推知其感受,对以往事实的认知情况也可以采取消费者调查方法,并将其作为专家证人证言使用。  相似文献   
165.
商标本为一种用于区别来源的工具。然而,现代商标法将之财产化,并采用民法财产权体系中的绝对权保护模式。绝对权的认知结构预设着强有力的私权保护,这为商标权的强化和扩张埋下了种子。商标财产化的理论基础脆弱,经典的自然权利理论、现代的法经济学理论以及商誉论和广告功能保护论都无法为商标财产权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商标财产化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在我国还呈加剧之势,有必要予以纠正。在认知上,需要打破绝对权理念之拘束。在实践中,停止侵害的禁令救济的绝对化适用需加以纠正;混淆之扩张需谨慎对待,以反击"财产论"对"混淆论"的挤压。此外,还需提升商标性使用的地位,使其扮演商标法"守门人"角色,以期对商标财产权的不断扩张进行约束和限制。  相似文献   
166.
西北干旱地区农村集蓄雨水的所有权困境及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地区缺乏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降水资源不丰富并且年分布不均,所以把有限的降水集蓄起来加以有效利用就成为解决当地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中通过集蓄利用雨水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实中已经出现了集蓄雨水的买卖问题,尽快明确这部分水的所有权性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对集蓄雨水所有权主体归属及集蓄雨水工程的所有权主体界定等一系列问题在学术界和法律实务中却较少关注,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甚至阻碍西部干旱地区农村集蓄雨水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7.
现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也使得各种商标权侵权问题与日俱增,而且在类型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对于商标权的保护效率,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商标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对于商标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借鉴意...  相似文献   
168.
以案说法     
房屋所有权的行使要有限度案由:赵某于2008年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三居室住宅,该房屋位于楼房的第一层。入住后,他发现由于小区是新落成的,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娱乐场所也不多,于是,赵某就转动他的经济头脑,将其100多平米  相似文献   
169.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历史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由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决定收入分配.这两种解说,都得不到逻辑和历史实践的充分支持.本文从各种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出发,依次证明,无论生产处在何种历史阶段,个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唯一的历史依据.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个人拥有共同生产资料支配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个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广义的包括按劳分配,当它与按劳分配并列存在时,则狭义地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私有权的收入形式,简称为私人所有制的收入形式.  相似文献   
170.
魏丽丽 《政法论丛》2020,(1):113-124
商标恶意抢注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应予规制。适用我国现行《商标法》规制恶意抢注在注册确权、侵权救济和法律责任承担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权益的范围所限,商标恶意抢注并非均为民事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责任法》难以对恶意抢注实施全面规制;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恶意抢注,可对其启用行政调查措施,并通过法律责任承担规定使得恶意抢注人为此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须以竞争关系的存在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为适用要件,因此存在边界限制。为有效规制恶意抢注,应当结合前述立法的功能定位选择多元化法律规制路径,并从明确恶意抢注商标不予注册、规定未经实际使用的注册商标不得转让、限制恶意抢注商标的请求权方面对我国商标立法以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