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小政府、强政府"与"良法善治"是"法治广东"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深入实践"法治广东"理论,特别要培育社会自治、厉行良法之治,基于良法行善治。培育社会自治是最符合人性的社会建设方式。实践派的哲学理论、人群呈正态分布的科学原理和治理经济学的分析,以及行善治所要求的公共治理结构,均支持这一结论。为培育社会自治,需要确立判断良法、善治的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2.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软法之治——以包容性发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法之治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法制发展滞后问题的有效制度方案之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软法在结构、功能与效力等方面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软法与硬法之间所形成的制度包容性发展乃是区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题中之义。在法治语境下,区域经济软法在融入法治的过程中需要在价值取向上秉持善治的旨归,在实施依据上彰显制度的包容,在完善路径上顺应法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3.
社会资本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元制度,其信任、规范和网络是建立和维护民族区域自治社会秩序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工具,也是整合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粘合剂".然而,社会资本也会在一定层面上阻碍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善治的根本在于引导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4.
2021年悄然离去,2022年如期而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2022年将是非常值得期待和向往的一年。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看,“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将是2022年我国法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5.
干部下沉不同于干部下乡,在摆脱当下基层治理困境中,可起到人才补充、创新实践以及价值引领的作用。鉴于此,下沉干部需要有"政务官""事务官""为师者"等多维一体的角色担当。新时代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要着意于人的建设,在"立人"方面,如何"向下用力"和"向里用力",可成为检视下沉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6.
万琪 《港澳研究》2021,(1):3-15,94
全国港澳研究会于2021年2月在北京举办"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专题研讨会。夏宝龙同志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者治港"的重要论述,是对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是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深刻揭示,为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保持香港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时代呼唤,要坚持"爱国者治港"的客观标准和要求,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爱国者治港"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前提。香港现行选举制度还不能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需要尽快加以完善,修补漏洞。  相似文献   
137.
138.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总目标为建设法治国家,构建法制系统。在此情况下,我国构建法治系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总目标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善治和良法。善治和良法再次展现了道德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也从侧面契合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39.
姜涛 《法学家》2020,(2):29-44,191,192
中国法学界系统地研究法教义学之功能的专门作品目前尚很少见。研究法教义学的功能,旨在回答法教义学的服务对象问题。若其功能不明,则必然会引发立场、方法与主体性之争,导致法教义学成为一种"无底盘的游戏"。法教义学乃是法学家针对规范适用、规范评价、规范塑造展开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储备,具有司法与立法两个基本面向。其中,司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具有三重功能:个案的妥当性解决、案件处理之间的协同性与理清社会发展的理想。立法面向的法教义学则是通过教义分析,明确法规范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有违明确性原则之处或处罚漏洞等,从而促进立法改进,确保法律良善。  相似文献   
140.
善治理论与实践是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通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我国的社会治安治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追求一种社会治安的善治.因此,应从善治理论出发,以善治理论的基本要素为立足点,探讨社会治安治理的法治化治理、参与性治理和有效性治理,深入分析善治理论下进行社会治安治理的困境,为社会治安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建设路径,使其最终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