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333篇
中国政治   416篇
政治理论   103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71.
希洛 《新民周刊》2012,(44):89-89
为庆祝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建馆十周年,上海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十年回顾展、首届当代首饰艺术邀请展日前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十年回顾展汇集了11位国家级大师、29位市级大师以及工艺美术行业工作者十年来创作的近百件精品佳作。此外,作为建馆十周年系列展览之一的刘忠荣大师玉雕精品个展将于本月17日开幕。本次系列展  相似文献   
172.
郭凤英 《民主》2012,(1):27-29
世界公认的三大制琴大师。是意大利克雷蒙纳的三大家族,即阿玛蒂(Amati)、斯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十六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所有演奏家所使用的名琴,大都出自这三位大师家族,而斯特拉第瓦里堪称世界名琴之父。“瓜奈里”琴、“斯特拉第瓦里”琴、“阿玛蒂”琴成为提琴世界的巅峰之作。而中国,自古没有自己的提琴。  相似文献   
173.
周琼 《人民公安》2009,(14):8-8
7月11日的中关村大街并无异样。这条中国顶尖文化机构密布的街道上,行走的人们大多面庞年轻.他们的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望过去很容易心情愉快。直到迈入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4.
马一浮(1883—1967年),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绍兴长塘(今属上虞)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理学大师。他的母亲在临去世前日,为考孩子学业,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一首。11岁的马一浮应声而就,日:“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其母听后道:“儿将来不患无文,但诗乏烟火味,则少福泽耳。”一茸小诗让母亲看到了命运的玄机。“少福泽”成了马一浮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5.
闻午 《政协天地》2013,(8):64-64,F0003
本期推荐张木芳,男,1966年出生,建瓯市川石人,第三届南平市政协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建瓯市政协委员。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建瓯市根艺协会执行会长,建瓯市老根世家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创作的根雕作品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工艺美术博览会评比金奖数十次。  相似文献   
176.
王瑞军 《当代贵州》2011,(31):64-64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看一幅书法作品:“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问词话》中的一段论述,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7.
《求知》2013,(10):F0004-F0004
时云鹏,1968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东方杰书画院常务理事、天津现代国画院招聘画家、大藏天承国画院特聘画师。自幼喜爱书画、酷爱丹青。师从李毅峰老师,潜心研习中国画艺术多年,博采众长,重视写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8.
岳母毛玉珠     
赵谦益 《世纪行》2012,(10):47-48
现在只要认识我岳母毛玉珠的人,无论老少,没有不为获赠她的一张国画而备感庆幸和欣慰的。  相似文献   
179.
境界     
林玉椿 《传承》2008,(5):55-55
在一座小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每天清晨,两位弟子都要到六里外的溪边挑水。时间长了,小弟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挑水时,师兄总是让自己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80.
陆正伟 《检察风云》2008,(20):78-78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的茶诗句"小石冷采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流传至今。紫砂"色不艳,质不腻"的特性颇受文人青睐,因为它与雅士悠然自得散淡从容的生活态度很合拍。所以,人们追崇紫砂名壶的热情至今不减。但在专业人士眼里算得上是有品味的好壶,单凭优质的紫泥和制作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认为在本质的壶上首先要有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手艺。创意者会在神态各异的紫砂壶上借物寄情,依物言志,每一种造型都会引申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或曲折迂回的典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