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005年7月访问华盛顿,两国签署了历史性的民用核合作协议,把两国的民用核合作列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议程。今年3月初,美国总统访问印度,两国又签署了旨在划分民用和军用核反应堆的核合作协议,规定22个核反应堆中的14个为民用,其余的8个为军用,前者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保障制度,后者为印度的核武器生产设施,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检查。根据这一协议,印度必须将民用核反应堆与军用核项目分离,然后才能得到美国提供的核技术和燃料。要使这项核合作协议生效,需闯过三关: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印度与国际原子能…  相似文献   
32.
伊朗核问题及其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军 《西亚非洲》2005,(2):22-26
伊朗出于维护国家安全,谋求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大国的实力与地位,以及开发本国丰富核能资源的需要,坚持发展核计划。鉴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即使伊朗核问题走向激化,伊朗可能会遭到美国等严厉的经济制裁,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只有对伊朗采取系统的、务实的接触政策,与伊朗就核问题、地区稳定问题等开展直接深入的对话,尊重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积极同伊朗建立海湾地区安全机制,才是缓解和改善美伊关系的良策  相似文献   
33.
<正>经过10月9日的核试爆,朝鲜人民虽然“勒紧了裤腰带”,但依然可以昂首挺胸地迈进核俱乐部的大门。截止到10月9日,核俱乐部“合法”(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和“非法”(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的成员已经增至9个,谁将成为第10个?考虑到内贾德总统领导的伊朗在同欧盟、国际原子能机构谈判中拒不妥协的姿态,伊朗成  相似文献   
34.
朝鲜核问题的来龙去脉程玉洁广为世人关注的朝鲜核问题,经过当事国几年来反复会谈、协商和斗争及有关各方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进展。朝美双方在去年6月第一轮高级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的基础上,于今年8月5-12日第三轮朝美高级会谈期间,就核问题的解决达成原则协...  相似文献   
35.
吴海 《新民周刊》2012,(2):54-55
若实行严厉制裁将伊朗踢出世界石油市场,断绝伊朗政府的经济命脉,不排除伊朗政府破釜沉舟,做出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过激行为。1月1日,正在霍尔木兹海峡演习的伊朗海军试射了一枚中程地对空导弹,同日德黑兰宣布造出首个核燃料棒。熟悉美伊冲突剧本的看客们知道,这又是同一场大戏的两个剧目。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报告...  相似文献   
36.
2005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以"违规"为由向伊朗发出威胁:"必要时将其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伊朗称该决议是"带有政治目的、非法的和不合理的",并将以威胁对"威胁"。一、伊朗新政府核外交的"强硬"变化新一轮伊核危机,伊朗为始作俑者,起因是内贾德新政府在核外交上的强硬变化。2005年6月24日伊朗人民抛弃"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37.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09,(15)
马英九"出访"次次不顺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从去年8月至今马英九三次"出访",次次有惊奇:其一,去年访问多米尼加时遇到台风。其二,今年5月出访伯利兹,半夜遭逢该国十多年罕见强震;访问危地马拉  相似文献   
38.
秦天 《时事报告》2012,(2):63-66
从2011年10月起,美国抖搂伊朗间谍谋剌沙特驻美大使案,西方鼓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新报告、指明伊核计划涉及“军事层面”,对伊动武之声甚嚣尘上。伊朗也不好惹,先是降格与英国外交关系,后有民众冲击英国驻伊使馆,鼓吹俘获了美军无人侦察机,进行“守卫90”军演。你来我往的一番博弈,其实也是30多年来双方恩恩怨怨的延续和浓缩。  相似文献   
39.
假如《原子能法》没有难产,中国的核电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发展令很多业内人士不解的是,中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政府在监管核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却长期缺位。  相似文献   
40.
张勇 《学习月刊》2011,(9):39-40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位于福岛县的两处核电站先后出现厂房爆炸、压力控制室损坏及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