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官司引出的“新”概念 ──住宅眺望权   1998年 3月,重庆奎星楼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晚报》、《重庆商报》上刊登“怡景大厦”的售房广告,其中称该楼“楼当前江门路口,窗含嘉陵江秀色,”“既可瞰两江汇流之滔滔,又可赏朝晖之浪漫”“视野开阔,怡情怡景”,广告的画面也是以毫无遮挡的嘉陵江作为怡景大厦的背景画面。看此广告后,广大欲购者纷纷涌向该公司实际了解,见果如广告,怡景大厦的临江房朝向嘉陵江,凭窗眺望,滔滔江水从天际流向视野尽头,远处的黄花园大桥,近处的滨江路,尽收眼底;两岸的绿地,江中的轮船,氤氯的…  相似文献   
62.
公共地役权在法律层面可定位为公法上的准征用行为,随着城市地下公共设施增多,与此相关的公共地役权也日益常见并凸显出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城市地下开发具有地下、隐蔽性和专业性等特性,如何才能保障供役地人对地下开发中的地役需求充分认知,避免行政机关或组织借上述特性遮蔽其任意设立公共地役权的滥权行为,是考量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价值诉求。对城市地下开发中公共地役权造成的损失,应进行市场化认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偿,但在涉及到"在地下设立的公共地役权"时,会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3.
刘俊 《人民司法》2020,(2):52-56
【裁判要旨】相邻通行法律关系,不仅涉及相邻权问题,还涉及地役权以及地役权与相邻权混杂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复杂状态问题。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其有限性在行使条件和法律效果上均有明显体现。在审理农村相邻通行纠纷案件过程中,应考虑涉案土地的性质、农户自行调整土地行为的效力、相邻权的行使条件和法律效果,以及在相邻权与地役权混杂情形下如何适用法律追求最佳审判效果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4.
地役权制度是我国新出台的法律制度,这是我国用益物权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突破,它对于地役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意义。但宥于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原则,我国的地役权制度尚有一定的完善空间。针对此情况,作者试着总结出我国地役权的完善方向,主要体现在:第一、主体范围的扩大,主要是不动产承祖人的主体地位问题。作者认.为,应赋予不动产承租人的主体地位。第二、时效取得地役权的设立,作者认为先在地役权上设立时效取得制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空间地役权的设立。作者认为,有必要单独设专备对空间地役权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65.
孙鹏  徐银波 《现代法学》2013,35(3):73-86
社会变迁使私人地役权日趋式微,而私人地役权的自我结构性调整作用有限。由私人地役权转向公共地役权,并将地役权适用于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不仅能淡化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协调利用中的行政色彩,维系不动产协调利用时各利害相关方的利益平衡,而且也是地役权突破目前困境、完成其现代化转型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6.
地役权作为我国物权法上的新制度,继受色彩明显。正确认识地役权有必要走向其起源,回顾其演变。在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罗马法早期,虽然未明确规定地役权,而只是对与地役权密切相关的相邻关系进行了规定,但也说明了调节土地利用关系的法律规则存续的古老性与必然性。在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中后期,地役权因类型化而逐渐走向成熟,并为地役权植入了活力生长因子。在以并存之诸法为代表的中世纪直至民法典编纂时期,地役权在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随着罗马法的影响及复兴而延续、发展。地役权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史充分表明古罗马人在对待法律时实践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以及所具有的传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7.
尽管我国学术研究深受西方役权体系的影响,但《物权法》最终并没有移植人役权制度,而是参照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例,仅仅规定了地役权制度。这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差异上的考虑,如日本学界的解释为“人役一项该国无此习惯,且复有碍于经济之流通,故仅取地役权”。笔者认为,仅仅以文化观念而摒弃人役权制度,这实在不具有说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役权与人役权的互补性将日益体现,我国立法有必要为建立完整役权体系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68.
69.
人役权是起源于罗马法的为特定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古老制度,历经长期发展,在现代表现为用益权、使用权和居住权三种形态,但其功能已经由原来单纯生存保障向以生存保障为基础、物尽其用为趋势的方向演进,标的物的范围、权利的期限、权利的内容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物权法应当借鉴人役权制度规定居住权.  相似文献   
70.
本文主要试图从技术的角度阐述罗马法中所有权概念的产生。罗马私有化以后,家庭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家父享有最高统治权,家父利用其统治权来涵盖对财产的支配。但随着家庭主权地位的丧失,作为政治主权观念的家父权再也不能解释对财产的所有了。而人役权、地役权概念的产生,使罗马人获得了人对物利用模式的权利原型。于是,在借鉴人役权、地役权权利模型的基础上,产生了人对物所有的所有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