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489篇
中国共产党   406篇
中国政治   1580篇
政治理论   180篇
综合类   3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李明洁 《南风窗》2014,(8):92-94
当代中国转型剧烈,思潮激荡,在时代洪流中适应、挣扎着的人们,在网络上"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书写,在细节叙事间记录着"有体温的公共记忆"。2005年中国网民始破1亿,网络流行语现象初起。2013年打击大V,网络舆论下沉。2008年至2013年,流行语大量生成,广泛传播,成为当代中国显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2.
2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器官捐献,让生命延续》节目,详细介绍了《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的背景意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3月1日,《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正式实施。截至3月20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共接受群众来电来访咨询800余次,136人报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达成器官捐献意愿。  相似文献   
183.
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具有协调立法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指明道路、促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等作用,这就要求立法规划本身必须具备很强的科学性。立法规划的科学性是立法规划的核心所在,是提高立法效率和地方立法质量的基本保障,具体要通过广泛的征集、项目的筛选、重点的确定来实现,要根  相似文献   
184.
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是地方人大为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量采取的一种新形式。据统计,近7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对20多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了立法后评估。(1月7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185.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6.
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清理过时法规;对司法执法、财政预算等加强监督,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出台决定,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回望2010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推动科学发展上用力、在促进  相似文献   
187.
《党政论坛》2011,(1):31
上万件伊拉克文物价值:无法估算。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被视为世界文化宝库之一,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其藏品涵盖了两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苏美尔城邦、巴比伦帝  相似文献   
188.
本文将符号活动放入身体现象学的视野考察。身体是人类生存的起点,我们必须吃喝穿住才能生存下去。而劳动使生存活动获得更高形式,在劳动中,身体活动转化为符号化的形态。以符号为中介的科学活动在反映对象时表现为脱离身体的语义信息,而主体在使用符号的交往实践中产生语用意义。语用是在语境中意义的扩展,实质是符号在身体场的语境中汇合成实践观念的系统。符号的语义信息似乎排除了语境关系,而实践观念意味着符号抽象的语义性质在身体场中转为具象、感性的语用意义。这也是身体维度的整体形态,是知情意在实践过程中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9.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历史答案已成当务之急。通过纵向可梳理出自晚清时期到全球化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变化逻辑,横向可厘清位于最高序位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对各民族认同的整合逻辑。探讨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符号、民族价值观等民族认同形成的要素,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和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可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0.
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人大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