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进行震前预报的脚步。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强震,在强震发生的时候哪些地段的烈度最高、破坏程度最严重。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2.
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的7级地震,让人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地震发生之后,不少人都在反思,经历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为什么没有准确预报此次地震呢?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问题。2009年5月修改的《防震减灾法》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现象,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无论是在地震的预测预报,还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的防灾减灾过程中,现行的法律制度都有许多值得  相似文献   
23.
我们曾经学过一则《农夫与蛇》的寓言: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冻僵的蛇,农夫可怜这条蛇,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那条蛇渐渐苏醒过来,便因为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这段寓言本来的意义是教育人  相似文献   
24.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难题,但概率预报是可能的。我国地震预报制度存在预报主体单一、准确性要求过高、行政程序繁琐等缺陷。扩大地震预报主体,建立多层级地震预报制度和临震警报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在地震预测争议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5.
李重庵 《中国人大》2008,(23):11-11
"这次修订防震减灾法,特别是把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这是令人高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时,委员们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同时,有关地震的预测、预报,委员们也发表了富有见解的言论。在此,刊发几位委员的发言。  相似文献   
26.
地震在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  相似文献   
27.
文娟 《瞭望》2008,(20)
18年前,顾迈南行程2000多公里,遍访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基层地震监测台站,为基层地震工作者——这群在平时最容易被忽视、在灾难时却被拉上审判台的人们树碑立传。这位《瞭望》新闻周刊的老记者,今年已77岁,她还记得当年那个叫李新津的年轻台长——在他主管的台站里,13个年轻人全都是大学生,他们的地震监测站和住房都是自己建起来的。所有工作上的困难和生活条件的艰辛都未使李新津们觉得悲哀,只有因硬件条件以及检测手段的局限,对于当年某地震异常数据的监测不完备,会成为他们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28.
面对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需要树立以建筑物防震抗震为主的思想,切实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抗震等级,以规避地震至今难以准确预报造成的损失。唐山大地震后,以建筑防震为主的思想便屡被提出,并在1980、1990年代形成过较为激烈的争论。赞成者认为以建筑物抗震防震为主符合地震预报现状和我国国情实际;反对者则认为大幅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将大幅增加建筑物造价,这在当时  相似文献   
29.
刘巍  于滨 《瞭望》2008,(23)
这件事一定要做,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坚持精神。不可知,只能说我们对地震的规律还缺乏了解。不知不等于没有规律。只要有规律,就是可以逐步掌握的。  相似文献   
30.
普通群众和社会组织一起预测预防地震,发现和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后就向地震局汇报。这是我国首创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地震监测和预警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群测群防一度很受重视,但后来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