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行刑社会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刑社会化是指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刑的负面效应,将监狱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教育转化罪犯的思想,促使他们最终适应社会而采取的行刑措施。行刑社会化避免了单纯依靠监狱自身改造罪犯的弊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确保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各国行刑社会化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监狱行刑制度的拓展。一、行刑社会化的产生及其启示19世纪中叶,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由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大批产业工人的失业以及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使得犯罪…  相似文献   
212.
用"三个代表"思想审视党的80年历史,无论是执政之前的革命时期,还是执政以后的建设时期,党之所以能够从曲折转向顺利,从失败走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党对"三个代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代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各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各部分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制度文化,即新民主主义先进制度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制度文化,从而把革命和建设引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213.
徐民华 《唯实》2002,2(8):123-126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直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的基本国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也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被学术界称之为两种不同视角内的双重的社会转型:一是经济社会形态的从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向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2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5.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改革。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要化解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  相似文献   
21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做好民族工作。一、深入理解和掌握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  相似文献   
217.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创新重新审视,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18.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