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汪世珍 《理论月刊》2003,(4):114-116
本文认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国先进文化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对我有用的文化成果,走融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2.
云南丽江是最主要的纳西族核心聚居区,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是丽江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说,纳西文化在丽江的发展,事关纳西族的兴衰。从纳西文化的现状看,随着丽江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外来文化也随着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越来越多地对纳西文化形成了冲击、同化、消解,传承纳西文化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国家间、民族间的交流联系日益密切,随之出现的文化交融也更加明显.外来节日纷至沓来,而本民族节日却处于日渐式微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节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为民族节日中更需要保护的对象.课题组根据对凉山州彝族聚居区火把节的调查,了解到火把节在接受外来文化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保留火把节传统特色的建议,呼吁全社会关注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相似文献   
6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赢得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既要对它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又要分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批判性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取;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文化的养料来滋润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5.
韩文乾 《人民论坛》2015,(8):185-187
盲目崇拜外来文化是当前值得高度警惕的一种现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精华可以"洋为中用",以此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但如果养成了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的习惯,不能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必然导致文化发展误区。产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驱使、环境因素影响和教育因素促成。消除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提升文化自信需要从根做起、形意结合、以小聚大及注重节奏。  相似文献   
66.
中原文化树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对于中原乃至中国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种外来文化完成了同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嫁接。  相似文献   
67.
在近现代历史上,我国的民族文化遭遇两次大的冲击,一次是鸦片战争后到民国初年,另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每一次;中击都引起恐慌和激辩。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抵制不限于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形。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呈加速度状态,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愈演愈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必须对问题作刨根究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桑杰 《新长征》2006,(11):33-33
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从中国历史上看,我们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其中的精华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但是当前文化交流中“西强我弱”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要振兴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作出较大的贡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中央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对外传播和输出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9.
周连顺 《理论导刊》2005,2(9):25-2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曾经一度在学术界取得了广泛的共识,现在这种共识又遭遇了新的挑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因此,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视角重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70.
2003年4月18日,武汉市社科院召开武汉文化个性特征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岱梨,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著名作家方方,以及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罗运环,华中师大教授罗福惠,湖北大学教授何晓明,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文澜、徐凯希,武汉市计委委员程涛平,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