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210篇
中国政治   281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作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进行设计,使湛江尽快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应有的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发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圈的沿海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2.
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难通",成为历史。水陆空立体交通网,日益扩展完善。最近和南通的同志交谈,说到南通改革开放30年来的交通建设,从公路网络的完善、机场的兴建到铁路建设的加快、过江通  相似文献   
73.
与洋浦保税港区错位发展,避免趋同竞争;担当海南西部工业走廊与琼北经济区的"联接点",促进海南与环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联系;有选择地发展加工贸易业,积极承接内地的产业转移。焕然新生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注定将给世人带来诸多惊喜……  相似文献   
74.
李乾德 《世纪桥》2007,(5):53-54
建设“重庆1小时经济圈”对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涪陵需要转变观念,明确角色,调整思路,重点推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5.
东部都市圈产业升级转移与区域多极带动发展是当前国家协同推进的两大战略。在长三角转型扩围过程中,承接转移的长三角腹地安徽实现省域崛起和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肥区域继续实施极化推进战略,打造成为安徽江淮城市群的核心引擎,并最终演变为长三角都市带的次级中心。当前在努力建设皖江安池铜、芜马巢承接转移集中示范区的同时,需着力强化合肥的中心和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76.
《党课》2008,(1):F0004-F0004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环渤海区域内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与日本、韩国的海上运距最短,距中亚、西亚的陆地距离最短,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相似文献   
77.
白沟新城     
《公民与法治》2010,(19):F0002-F0002
白沟新城,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保定市经济最活跃、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最密集、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2010年4月1日,被中央编办、中央农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河北省唯一的“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78.
在祖国大陆,有这样一座城市,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亲属在台湾。浓浓的血缘关系,使这座城市和祖国宝岛台湾有着特殊的情结。她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龙头——青岛。  相似文献   
79.
樵翁  柯晓华  李亮 《工友》2008,(5):16-17
汉川市紧临武汉市,工业比较发达,特别是主动融入武汉经济圈之后,坚持错位发展,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域内经济驶入快车道,每年既有18万多农民工赴外地打工,也有17万多农民工来市干活。面对新形势、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内外一致,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0.
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环渤海经济圈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山西应通过以下方面主动融入经济圈: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创新人才政策,积极招才引智;打通交通命脉,加强东西联系,推进一体化进程;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地区竞争力,实现合作、互利、共赢;改善市场环境,破除区域限制,通过技术转移和项目合作推动区域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