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210篇
中国政治   282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1.
712.
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什么?政策窗口开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政策酝酿中面临分歧怎样解决?政策出台如何渐进式推进?现有理论对此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为例,试图回答以上问题。研究认为: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主要分为政策窗口开启、引起中央关注,中央设置议程、开启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困难、中央及时引导,中央作出决策、政策制定出台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过程呈现如下特点: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窗口打开,既是基于顶层设计的必然要求,更得益偶然事件的连续助推;涉及“中央+多地”的国家重大区域公共政策制定中面临分歧时,超脱机构(主要是党委议事协调机构)比利益机构(主要是政府拥有项目审批权的部门)作为操盘手更能够在平衡过程中既保证地方各自利益,也符合中央战略布局需要;从动议到落地,呈现出中央最高决策者发出明确支持信号、中央最高决策层研究、中央最高级别发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13.
利用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数据,探讨了该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个经济圈人口整体呈现出边缘地区不断向中心地区聚集、不均衡性持续加剧的空间分布格局;可能对这种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的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序依次是:滞后效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卫生机构数>第三产业占比>普通中学专任教师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房均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万人医疗卫生床位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其中,前八个变量与经济圈内人口中心化聚集和不平衡分布程度正相关,即其水平提升将导致人口进一步聚集和更大的分布不平衡;后四个变量负相关,即其水平的上升趋于弱化人口中心化聚集和分布不平衡性,可能的原因是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核心区域对为数众多的边缘地区产生了过强的人口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