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160篇
世界政治   2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2篇
法律   1107篇
中国共产党   2682篇
中国政治   3131篇
政治理论   1054篇
综合类   20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922篇
  2012年   1013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02.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3.
韩国警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国警察教育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警察教育应更加切合警察工作的实际 ;应注重提高层次、加强培训教育 ;应重视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 ;应改革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方式 ;应提高毕业生的待遇 ,等等。  相似文献   
104.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5.
蓝婷 《八桂侨刊》2003,(3):27-27
日本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与日本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虽然是明治维新之后确立的,但已基本形成了重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传统,普遍实行“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实行义务制教育。高中、大学、研究生院等为非义务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6.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7.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求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实际能力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推行交际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根据交际教学法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积极而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和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109.
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理论导刊》2004,(4):50-52
大学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大学采用不同的大学理念,从而形成大学不同的风貌与风格。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从重教学与人才培育的英国模式,到重科学研究的德国模式,再发展到重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美国模式。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无疑直接承继了德国模式。中国大学要步入世界一流大学,须很好地借鉴西方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对某课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师生互动方式的分析,探索高校扩招后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这一问题。在课程初期,通过事前评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运用元认知发展模式分析即将开始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期阶段主要采用学生团队合作的形式,课内和课外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程结束阶段,采用课题发表和期末评估的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最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